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 22:08: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已证实在液泡中大量的精氨酸与聚磷酸牢固的结合
¨ 有一些酶系统控制着精氨酸在液泡中的结合以及不断地向细胞质中释放。 磷参与了许多生化反应,促进真菌的生长。
¨ 啤酒酵母中PO43-从3g/L降至82mg/L,引起细胞壁中蛋白质和葡聚糖含量的下降,同时导致细胞中固醇和甘油三酯量的下降。
¨ PO43-的降低引起糖酵解速率的下降。
¨ 在缺磷的培养基中生长的链格孢,当加入磷酸钙、磷酸钠、磷酸钾或磷酸铵后,生长急剧加快。 ? 抑制了另一些反应。
? 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中,KH2PO4从125 | g/L增加到150 | g/L,导致孢子形成率减少50%。 多数微生物培养基,PO43-含量在0.3~300| mol/L时生长最好,但抑制许多代谢物的产生。
¨ 如指状青霉(P. digitatum),培养基中PO43-含从100mmol/L降至0.1mmol/L,乙烯产量增加80倍。 ¨ 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在PO43-的低的培养物中比充足的高。 五、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一)维生素
维生素在0.01-0.1ppm便可起到促进生长和发育的作用,都是辅酶的成分或充当辅酶的功能。
在低浓度时对真菌生长具有活性,称为? 有机生长因子? ,包括肌醇、脂肪酸以及高等植物的生长激素等。
(一)维生素
真菌本身合成和所需的维生素大都是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硫胺素(VB1)、吡哆醇(VB6)、核黄素(VB2)、烟酸、泛酸、肌醇和对氨基苯甲酸等和维生素H(生物素VH)
维生素A,D和E的合成没有在真菌中发现,至少在目前看来真菌是不需要的 1. 硫胺素(VB1)
真菌中缺乏维生素最多的是硫胺素
硫胺素的分子结构:包括两个环式结构,一个是嘧啶环,一个是噻唑环
硫胺素的作用是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硫胺素的活性形式是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胺素(TPP)参与的丙酮酸代谢 2.生物素
生物素是仅次于硫胺素的真菌生长因子 它的功能是转移CO2或羧基的辅酶 例如,在丙酮酸羧化酶中反应:
CO2 + 生物素-酶→CO2? 生物素-酶
CO2-生物素-酶+ 丙酮酸→草酰乙酸+ 生物素-酶 3.其它维生素
真菌对吡哆醇(VB6)的需要比硫胺素或生物素要少;泛酸的缺乏在酵母菌中相当普遍缺乏核黄素(VB2)、肌醇和对氨基苯甲酸的菌比较少见 (二)生长调节剂
有些有机化合物在低浓度时能够影响真菌的生长和发育。这些物质叫做生长调节剂或生长因子。 生长调节剂与维生素的不同:不是作为辅酶
这些调节剂:脂肪酸、高等植物的激素、一些挥发性物质等 问题:
1.真菌对大分子CHO和CH化合物的利用;2.真菌对单糖和双糖的利用;3.真菌利用氮源的一般途径; 4.真菌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利用;5.为什么大多数真菌喜欢利用铵盐?6.尿素的利用; 7.真菌能合成且最需要哪两大类维生素? 丝状真菌的生长
丝状真菌的生长顶端生长 无限生长、不断分支 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 菌丝生长 生长时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所以真菌在培养基上通常形成圆形的菌落。 (一)菌丝顶端生长的泡囊学说 1. 菌丝顶端细胞的超微结构
?顶部区域含泡囊(vesicle),泡囊与细胞质膜相融合
小的、易染色的或有折射力的小球,称为顶体(spitzenkorper),是由一群泡囊构成的,周围有网
状纤丝,这些纤丝可能控制顶体在顶端细胞的移动 2. 泡囊的起源?
起源于高尔基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内质网一起存在于亚顶端部位。 3.泡囊的内含物?
含有细胞壁和原生质膜的前体物、水解酶(例如,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酶)和多糖合成酶(如β-葡聚糖合成酶)。
几丁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