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23:12: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索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处在波动变化之中。
2.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变化周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提出一些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利用网络表达、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不同纬度(热带、温带、极地)气候变化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气温变化曲线知识在初中已有接触,应该知道横、纵坐标的含义及读法。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原因,也有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1.(网络探究)教学方法:教师必须依托课堂互动,互动学习网站和常用的网络手段展开教学组织,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1 / 79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四、说学法
采用(网络探究)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利用教材以及网络资源,完成特定的任务。并通过留言板相互探讨,最后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创 1、 展示案例1: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对比教师展示的案例, 从案例、图片的感性认 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设 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回答问题。 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要点:近百年来,世界由教师的归纳总结引情 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和我国的自然环境及出课题 景 下降了约1.3米。 社会经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教师的总结中,讨论日常生活中,由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展示案例2:这张2004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2、 2、设问:案例1世界最高峰珠峰出现持续下降,案例2世界上海拔最低之一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42 / 79
“灭顶之灾”, 造成两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4、 3根据学生的回答,修正、归纳、总结出:气候变化是造成两地变化的原因。 过渡:全球气候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第一小组展示中国(温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展 情况怎样? 示 展示课本p49 课 图2.25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 带)气候在近百年的变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化资料,说明温带地区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气候在不断的变化之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前 2.26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中。第二小组展示俄罗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网 根据学生的回答,修正、归纳、总结出:斯北部(寒带)气候在程中。 页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近百年的变化资料,说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资 一定的变化周期 料 区 的 内 容 明寒带地区气候在不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断的变化之中。 第三小组展示巴西(热带)气候在近百年的变化资料,说明热带地区气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根据各小组的资料及教师展示的图表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展 示 组织各小组学生展示网页成果 课 前 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点评 网 第一小组派代表展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全演示文稿:由于全球气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候变暖海平面的变化 动的影响 第二小组派代表展示培养学生从搜集的有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关资料提取有用信息制作成作品说明和解题 页 小结:根据三个小组的资料及前面情景引农业的影响的图表 成 入的案例1、2,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第三小组派代表展示决问题的能力,并体现果 类活动的影响 区 的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合作能力及计算机运人类的身体健康或水用能力 循环的影响的漫画或懂得自我欣赏与对他43 / 79
内 容 动画 对小组之间的作品进行评价 人的赞赏 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开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系着的,是运动变化的。第二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44 / 79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二、说学情
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说教法
(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四、说学法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45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