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19:15: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76、正偏态分布

77、各部分构成比之和等于1或100、各部分的比重变化受邻近项目的影响 78、n<40或T<1

79、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等级资料、计算相对简便 80、?界值表 81、SP

82、治愈的人数、治疗的人数、100% 83、查表法,正态近似法 84、低

85、依存、相关、秩相关 86、半对数线图、普通线图 87、性质、分析目的 88、普通线图、散点图 89、对照、重复、随机、均衡

四、名词解释

1、生物圈:地球上的一切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它的范围大致包括了11公里深的地壳和海洋以及15公里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2、环境污染:由于各种自然的(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和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因,使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素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环境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以及造成经济损失者称为环境污染

3、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与某一生物体呈现某种生物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

4、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与在接受其作用的一组生物体中呈现某一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数目之间的关系。

5、食物链:各种生物以捕食和被捕食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缩短了生物和人类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

56

6、温室效应:大量燃料(煤和石油等)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可污染大气,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缺乏足够的植被利用多余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使地表气温转暖,犹如“温室”,称之为“温室效应。

7、“水华”或“赤潮”:由于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使污水中磷的浓度显著增加。氮、磷是植物营养素,进入水体后可促使水生植物尤其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水质变坏,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由于占优势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上可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在湖泊和海湾中发生的这种现象称之为“水华”和“赤潮”。

8、地方病: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可能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一,局部地区的气候差别)。这种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异,如果这种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造成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特有疾病,即地方病。

9、介水传染病:居民通过饮用、接触受到含病原体的人畜粪便和污水污染的水体后而引起的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或肝炎、脊髓灰质炎、眼结膜炎等病毒性疾病或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痢疾等寄生虫病的流行。这些疾病即称为介水传染病。

10、空气离子化:空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或原子,在宇宙射线、紫外线或放射线等的作用下,失去外层电子而成正离子;游离的电子与另一中性原子结合成为负离子。这些正离子和负离子均称为轻离子。空气中产生轻离子的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

11、RDA(营养素供给量):是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饮食习惯、食物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制定的用于指导人们饮食的适宜营养素数值。

57

12、氮平衡:是衡量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和评价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经皮肤排除的氮)

13、BV(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储留氮/吸收氮

14、限制氨基酸:在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酸过少,就要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营养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

15、TEF(食物热效应):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现象。 16、微量元素:人体内含有的无机盐中,除去钙、镁、钾、钠、硫、磷、氯外,其他的尽管种类很多,但是数量仅占体重的0.01%以下,称为微量元素。 17、混溶钙池:人体钙含量的0.5%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称为混溶钙池。

18、断奶:母乳喂养的婴儿随着月龄的增大,逐渐添加其它食物,减少哺乳量直至完全脱离母乳喂养的过程称为断奶。

19、要素膳:又称完全胃肠内营养,是一种依照机体的营养需要配制成的化学成分明确,不需消化或稍经消化就可以完全吸收的无渣膳食。

20、静脉营养:是直接由静脉输注各种营养素,为病人提供充足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素,以达到预防或纠正营养缺乏病,同时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和促进康复的一种肠外营养方法。

21、听力损伤:长期接触噪声引起明显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出现“V”型下陷,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称为听力损伤。

22、呼吸性粉尘:直径<5μm的粉尘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 23、健康监护: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

24、尘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

58

25、热辐射:物体因本身的温度以电磁辐射(主要为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的形式向外发射的能量称为热辐射。

26、噪声:频率和强度无规律组合所形成的使人厌烦的声音称为噪声。 27、职业中毒: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而发生的疾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

28、职业性肿瘤:职业人群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

29、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给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称为毒物。

30、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其他有害因素联合地作用于人体,使已有的疾病加重,潜在的疾病显露,促使劳动者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31、局部振动病: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的疾病称为局部振动病。

32、电离辐射:是指凡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33、随机抽样: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34、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

35、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由于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36、参考值范围:指正常人的各种生理、生化数据,组织或排泄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所波动的范围。

37、统计推断:通过样本指标来说明总体特征,这种通过样本获取有关总体信息的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38、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

59

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

39、标准化法:是常用于内部构成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率比较的一种方法。 40、非参数检验:针对某些资料的总体分布难以用某种函数式来表示,或者资料的总体分布的函数式是未知的,只知道总体分布是连续型的或离散型的,用于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的统计分析方法。由于这类方法不受总体参数的限制,故称非参数检验。

41、相关系数: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

42、秩相关:又称等级相关,是用双变量等级数据作直线相关分析,适用于下列资料: (1)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而不宜作积差相关分析;(2)总体分布型未知;(3)用等级表示的原始数据

六、问答题

1、“三级预防”也称综合预防,是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措施,即以全民为对象,由不同层次、全方位地针对无病期、发病期和康复期各个环节把防病为中心的医疗预防服务搞好。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它主要是针对无病期采取各种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有害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对病原或致病因素及致病条件明确的疾病,如某些地方病、传染病和职业病等应以采取第一级预防为重点。预防接种作为某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已经证明是第一级预防有成效的范例。

(2)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学预防或临床前期预防。它主要针对发病早期,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或变为慢性病等。对病原或致病因素及致病条件尚不完全明确的疾病,如大部分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特别是应以第二级预防为重点。 (3)第三级预防又称病残预防。它丰要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采取各种有效治疗和康复措施,以预防病情恶化,防止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等,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

临床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工作,但临床工作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仅是治

6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