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1 17:23: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67条 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300mm以上。 中心锚结
第68条 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防窜两种。其设置位置要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基本相等。 第69条 防断式中心锚结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力索中心锚结绳
⑴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⑵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
⑶中心锚结绳位置、中心锚结绳与承力索、悬挂点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接触线中心锚结绳
⑴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⑵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安装吊弦和电联结器。
⑶中心锚结绳不应松弛、不得触及弹性吊弦辅助绳,两边的长度和张力力求相等。 ⑷中心锚结绳两端与承力索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3.中心锚结线夹
⑴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直线上应保持铅垂状态,在曲线上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⑵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比两侧吊弦点高出0~20mm。 第70条 防窜式中心锚结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窜绳两端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接触线中心锚结绳与防断式相同。 线 岔
第71条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第72条 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
160km/h及以下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至线间距700mm的范围内;160km/h以上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按设计的定位支柱布置,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1m。
2.交叉点位置
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
安全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3.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
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160km/h以上区段非工作支接触线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
安全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50~100mm。160km/h以上区段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
限界值:同安全值。
4.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 5.始触区
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55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或零件。
6.其它
⑴道岔定位器支座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否则应使定位器加长,并采用特殊弯形定位器,并保证定位器的端部不侵入其它线的受电弓限界。
- 11 -
⑵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00mm。
⑶160km/h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