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0:4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答案】示例: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2.【答案】原因 表现 3.【答案】D

【解析】需排序语段的话题是对“常识”的理解,可按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排列。⑤是“常识”的总说,有领起全文的作用,故放在开头。②中“其实”一词,是对“常识”的进一步解释,故应紧接⑤。③①紧密相连从反面来论述。④中的“因此”引领的内容有总结的作用,应放在最后,故选D项。 4.【答案】C

【解析】“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于文无据。

5.【答案】示例:第⑥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与前文受众解读新闻、寻求真相的意愿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

6.略。(依据考生答案与文章第③段提供的四个方面的契合程度,以及考生答案的表达是否准确、逻辑是否严密评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7.【答案】示例:该句将湖泊比喻为“一块巨大的海绵”,以海绵吸水来比喻湖泊吸音,以海绵的“巨大”突出湖泊吸音能力之强,把作者微妙的主观感受用常见物品传递给读者,形象而生动。

8.【答案】略。(本题采用整体评分法,对考生选择的角度及针对该角度结合文本进行的赏析做整体评分。可选择的角度有动词的运用、写景角度的变化、色彩的组合等)

9.【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0.【答案】红杉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它的存在使人类清醒镇静,因此,作者认为红杉是一种具有特别含义的树。 11.【答案】B

A.原文说的是感到惬意,【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于语段的本身所表现的含义。“惬意”不等于欢乐,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欢乐”于文无据。C.假设关系不成立,原文说的是有人共享宁静可使“经历更为丰富完美”,D.“一个人独处时更能感受到宁静的欢乐”于文无据。

12.【答案】作者描写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工业文明的喧闹破坏了宁静,作者描写这类声音来表达批评和担忧。作者通过描写这两大类声音,表达了宁静无价的主旨,和作者对宁静的赞美与向往。 (三)默写

13.【答案】(1)不以其道得之

1 / 4

(2)霓为衣兮风为马 (3)花近高楼伤客心 (4)何事苦淹留 (5)八百里分麾下炙 (6)言不尽意 (7)可以濯吾缨 (8)他乡说故乡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14.【答案】A

【解析】首先根据作品形式及内容,可知其非歌行或诗余;再从对仗、押韵、平仄等角度考虑,本诗非近体诗,但从七言八句的形式来看,和近体诗相似,故应为古体诗。 15.【答案】B

【解析】“小伞翻翻乱荷叶”说的是清风吹拂,小伞翩跹、荷叶翻飞的情形,而不是说“伞把荷叶搅乱” 16.【答案】略。[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明白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更具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做具体分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答案】(1)记录 (2)大致 (3)沿着 (4)立即

18.【答案】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19.【答案】D

【解析】①中的“以”是介词,把、用、拿;②中的“以”是连词,因为。

20.【答案】在各道设置知院官,及时掌握情况,一旦需要,就及时救助,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增加了户口数量。

21.【答案】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22.【答案】B

【解析】“哉”是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吗”。A.“兮”往往位于句中,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C.“夫”常常位于句首,是句首发语词,引起下文的议论。D.“矣”位于句末,表示陈述的语气。故B项正确。

23.【答案】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答案】D

2 / 4

【解析】这句话是说“但若因为学习困难就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行为)也完全不对”,这是对学习困难就懈怠的看法,“难”指的是“学习上的困难”。故选D项。

25.【答案】示例: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答案】作者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二、写作 27.【提示】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既明白如话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思辨性很强。考生既可以从自由的角度切入,写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穿越困境;也可以从约束的角度来写,关注困境的存在,不要迷信道路和方法;还可以将两个角度融合在一起,以化约束为自由立意作文。 文言文译文一: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文言文译文二: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形体死亡而名声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处于蒙昧的状态,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一照进来,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器物

3 /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