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0/31 13:52: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各组单位数在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10、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C)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1、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预期其变化
12、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 %,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平均废品率为( B )% A、1.5 B、1.45 C、4.5 D、0.94
13、某商店在制定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销售衬衫的平均尺寸,则计算(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14、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15、某企业1999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2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2 .多选题
(1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BC )。
A 销售额 B 商品库存量 C 企业的资产总额 D 利润总额 (2 )下列指标中反映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ABCD )。
A 标准差 B 标准差系数 C 全距 D 平均差
(3 )在下列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有( AD )。 A 中位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 (4 )影响标准差大小的因素包括( ABC )。
A 变量值水平的高低 B 变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大小 C 变量值计量单位的变化 D 变量值的个数
(5 )在对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进行比较时,一般不能直接加以比较的离散程度指标是( ACD )。
A 平均差 B 离散系数 C 标准差 D 方差 3 .判断题
1、某企业计划利润提高10% ,实际提高了5% ,则该企业的利润计划完成程度95%( × ) 2、若两组数据的标准差相等,则其离散程度相同。( × )
3、由分组数据计算的算术平均数一定是算术平均数的近似值。( × )
4、 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均值大小不受数据中的极端值影响。( × ) 5、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大多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 ) 6、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 )
7、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它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 ) 8、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是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 ) 9、强度相对数的数值是用复名数来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 ) 10、权数的绝对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 × )
11、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 ) 12、当各组变量出现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就失去作用,因此,加权算术平均数也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
13、甲洗衣机厂2003年第一季度洗衣机产量对乙洗衣机厂同时时期产量的比率是比例相对数( × ) 4 .填空题
(1 )若一组数据的分布呈左偏态,则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数量关系为(X )。   5  (2 )已知某频数分布的众数组为600 —700 ,且与众数组相邻的两组的频数相等,则众数为(   650    )。  (3 )已知某频数分布的偏斜程度不是很大,其算术平均数为100 ,中位数为90 ,则众数(   70   ),该分布呈(  右  )偏态。  (4 )标准差与平均差都是以(  算术平均   )为其比较的中心,而且两者都是离差的某中平均。  (5 )在相对指标的计算中,不同时期的指标相比所形成的相对数是( 动态相对数 );不同类指标相比所形成的相对数是( 强度相对数 )。 5.计算题  (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95%?100%?105%?100%×  3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18?12?15?15元/件×  3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190?250?609)/3?101.840250609(??)9505%(180?190?250?12?609?15)?3?14.83元/件  (190?250?609)?3     (2)1990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甲 1.1 1.2 2 乙 1.4 2.8 1 丙 1.5 1.5 1 合计 — 5.5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X甲?H?甲           5.5?m??1.34元/斤m1.22.81.5?x1.1?1.4?1.5x乙?1.1?2?1.4?1?1.5?14        (3)某班40名学生数量方法考试成绩分别为               82 77 79 97 78 95 92 87 84 79 65 54 67   59 72 83 85 56 81 70 73 65 66 80 63 79 90 学校规定:60以下为不及格,60-70为及格,70-80为中,80-90为良,90-100为优。    6  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以上五组,编制一张频数分布表  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频数 3 7 10 12 8  2.利用分组表数据及未分组资料分别计算该班4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并指出它们为什么不同?  x3137?x???78.425n40x??xf?f?55?3?65?7?75?10?85?12?95?8?78.7540    3.利用分组表数据计算标准差和方差  ??  (x-x)f??f23.752?3?13.752?7?3.752?10?6.252?12?16.252?8??11.9763?7?10?12?8?2?143.43  4.若已知另一班的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3.7分,试比较说明哪个班的同学分数差异大或平均分数的代表性小?  11.976?100%?15.2x.75  3.7v2??4.51?v1?另一班的成绩代表性大 第五章  时间数列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如果某一时间数列的发展水平共有n项,则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发展速度应开n次方。                      (  ×   )  2.对于同一时间数列资料,按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总是一致的。 (× ) 3.当时间数列的观察值出现零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指标。( √  ) 4.环比增长速度的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   ) 5.时间数列中各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  ×   )  6.总体的同质性是计算平均数和平均速度都应遵守的原则之一。(√ ) 7.年距增减水平是反映本期发展水平较上期发展水平的增减绝对量。( ×  )  8.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时间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 )  9.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等。( ×  ) 10.某企业产品产值同去年相比增加了4倍,即翻了两翻。(  × ) 11.如果季节比率等于1或季节变差等于0,说明没有季节变动。( √ ) 12.时间数列的指标数值只有用绝对数表示。( ×  )  13.一个时间数列,如中间年份的递增速度大于最末年份的递增速度,则按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大于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 )    7  14.根据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方程后,可以精确地外推任意一年的趋势值。( ×  ) (二)单项选择  1.已知某商场2000年的销售额比1990年增长了1.2倍,比1995年增长了0.6倍,则该商场的销售额1995年与1990年比增长了( D  )倍:  A.0.6      B.0.5      C.2      D.0.375  2.以1949年为基期,2000年为报告期,计算产品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C  )次方:  A.49       B.50        C.51        D.52  3.某商场某种商品的销售量2000年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6%,2001年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10%,则2001年比2000年增长了( B  ):  A.4%      B.3.77%    C.96.36%    D.66.67%  4.已知一个时间数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9%、11% ,则该数列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D  ):  A.7.91%   B.107.91%   C.108.3%      D.8.3%  5.已知某企业2001年1-4月月初银行存款余额分别为:120万元、150万元、160万元、180万元,则该企业第一季度银行存款平均余额为(  A )万元:  A.153.3    B.143.3      C.152.3       D.163.3  6.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B)。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7.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B )。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8.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C)。  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加1(或100%) 9.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B)。 A、100%  B、400%  C、120%  D、1200%  10.以1949年a0为最初水平,1997年a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C)。  A、41次方  B、47次方  C、48次方  D、49次方 11.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B )。  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   B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  C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D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  12.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C  ) A、100%    B、120%     C、400%     D、1200% 13.年距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D)。  A年距增长量÷最初水平                 B逐期增长量÷最初水平    C逐期增长量÷前期水平              D年距增长量÷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14.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D )。  A只能是总量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15.某农贸市场土豆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2%,则3月份土豆价格与1月份相比(A )。  A提高2.9%      B提高3%      C下降3%     D下降2% (三)多项选择题  1.环比增长速度等于( ABC  ):  A.环比发展速度减1     B.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C .相邻两期定基发展速度对比后减1  D .两定基增长速度之比  E.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后减1 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BC  ):  A.定基发展速度减1      B.累计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    C.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