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5 17:01: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初步理解明朝皇权加强的影响。
②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③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明朝的建立
右图人物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你知道他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吗?
1.明朝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他就是明太祖。 2.推翻元朝: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②在中央,废除_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2)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监视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___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3.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____________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下图是明朝时期的《举子看榜图》,根据图中人物的表情,你能猜出他们在想什么吗?
1
1.原因:明朝提倡____________。
2.命题: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
3.答卷: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___”。
4.影响: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________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________。
预习反馈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北京。( ) (2)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
(3)明太祖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厂卫特务机构。( ) (4)八股取士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
(5)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国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
快学快记 ·数字记忆·
三废: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两设:在地方,设立三司;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2
一改革:改革科举制度,限定考试内容和答卷形式。·歌谣巧记·
元末腐败发起义,元璋建明应天府。攻占大都元灭亡,强化皇权改官制。取消行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升六部。设置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设立。八股取士太呆板,禁锢思想人顺从。明朝经济继发展,晋商、徽商都出现。
探究点 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原因及影响
素材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借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素材二: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素材三: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内外诸司奏疏共1660道,涉及3391件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阅读207份奏章、处理423桩政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1)根据素材一、素材二分析,朱元璋强化君权的主要原因。
(2)结合素材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丞相制度的废除有何利弊。
·特别提示·
(1)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2)秦朝确立丞相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 ·名师点睛·
评价明朝科举八股取士
①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采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