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4:34: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有删减)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同“熟”。⑥从:同“纵”。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似) ...C.屏人论事(使退避) D.乃阳吐污头面被褥(同“佯”,假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甲文中,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回答中可知谢道韫是个 、 的孩子;而乙文中,儿时王羲之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走:争着跑。⑦信然:果真是这样。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谢太傅对“兄子胡儿”的回答更满意
B.乙文中王戎断定“此必苦李”的依据是“树在道旁而多子”
C.从甲、乙两文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谢道韫和王戎都是非常机敏、聪慧的孩子。 D.甲文中谢道韫的突出表现是极有才情,乙文中王戎的突出表现是善于思考。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尝与诸小儿游( ) (4)唯戎不动(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从《王戎识李》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祥③。”儿云:“已足,不须复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①韩康伯:名伯,字康伯,东晋玄学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n):夹裤。裈,有裆的裤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止得襦(同“只”,只能) B.母殷夫人自成之(成功) ..C.寻作复裈(不久) D.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母殷夫人自成之 友人惭,下车引之 B.母问其故 独善其身 ....
C.乃答曰 去后乃至 D.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 给划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
火 在 熨 斗 中 而 柄 热 今 既 著 襦 下 亦 当 暖 故 不 须 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待君久不至,已去。 (2)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5.下列对【乙】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从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盈,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吾与诸伯叔何如优胜?”妻答曰:“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1.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 .相委而去 委:托付 ..C.其妻让之曰 让:责备 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 市:买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汝之不调,无思悔 无丝竹之乱耳 ..
D.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 4.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
(五)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高山仰止( ) (2)不能去云( ) ..(3)没则已焉( ) (4)人不知而不愠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虽不能至 虽不能察,必以情 B.然心乡往之 欣然起行 ....C.当时则荣 入则无法家拂士 D.想见其为人 此之谓失其本心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六)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