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8:39: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教学寡人之于国也 课题 授课高一 6班 班级 知识与技能 授课人 课 时 周耀山 3课时 二次 备课 1、通过学习此文,进一步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 2、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思想内容,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同学间相互合作、问教学 目标 老师等方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读懂大意。 2、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汲取孟子思想精髓,学习本文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透彻、清晰、深刻地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Ⅰ 自主学习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 检查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内容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和方 1、结合《新新学案》检查预习效果。主要检查“预习新法 知”部分,让各小组相互检查。教师注意提前熟悉相关内容,便于及时引导。 2、本文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的呢? 明确:文章主要围绕“民不加多”展开论述。 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 3、你能读准全文的字词和节奏吗? 指明一生朗读,其他小组成员纠错补充。 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的。 重点:透彻、清晰、深刻地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教学重点思想。 难点 难点:准确理解“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关系。 四、合作探究析文本 1、你能准确翻译全文吗? 由学生翻译,各小组相互指出错误,进行补充完善。 2、你能概括全文的大意,并理清思路吗?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记录了梁惠王与孟子的一段对话。梁惠王提出了“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通过比喻说明了不加多的根本原因,有提出了使“天下之民至焉”的政治主张和一系列措施。主张鲜明,论证生动,论说富有气势。 Ⅲ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行文的。 3、集体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由“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引入。 二、合作探究文本 1、梁惠王的困惑 梁惠王的苦恼是什么? 请一位同学,以梁惠王的语气诵读第一段。 阅读小帮手 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梁惠王中晚期,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都遭遇惨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于是,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孟子于公元前320年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nìng),兵三折(zhé)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2、自读课文的五、六两段。孟子提出了几条建议? 孟子的建议: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 结果: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自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结果: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倡实行王道。王道的核心是仁义,以仁义为政就是仁政。孟子所说的仁政,是要用仁义之心来爱民。在本文所指的是具体内容是: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 Ⅳ 第三课时 对重五、疑难探究与点拨 点难(一)如何理解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点进行点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移民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拨或精讲 区别时,为什么要以“王好战,请以战喻”? 可喻的事物很多,之所以用打仗为喻,是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让他领悟到“五十步笑百步”的不对,比较容易。 2、怎么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 明确:1、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即程度上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3、为什么要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比喻成“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器”? 明确:此处比喻一方面说明统治者不得推卸责任,必须勇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