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0 0:32: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仅供个人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内容提要:“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二次提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追问呢?一、要在关键处追问,凸显数学核心概念。二、要在疑问处追问,拓展学生认识结构。二、要在疑问处追问,拓展学生认识结构。四、追问要有递进性,逐步深化。五、追问后要合理等待。通过有效的追问能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引发他们向更广更深层次处思考,拓展思路,迸发灵感,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与能力。让课堂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都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追问;延伸;有效性

提问在数学课堂上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学生与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二次提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和掌握。 那是不是所有的“追问”都是有效的?并不一定。我们教师在实际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时,除了“还有吗”,就是“为什么”“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如此类,这样的追问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什么样的“追问”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所谓的“有效追问”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展,它是建立在教师的学识魅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技巧。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为真实的表现,而且也是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真实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追问呢?下面就我的课堂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要在关键处追问,凸显数学核心概念。

有效“追问”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不能走形式,不能刻意追求气氛的火爆热烈,课堂是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一切的发生发展都应顺其自然。学生做错题是正常的,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变错为宝”。如在用脱式计算“8×6÷2”时,有学生写成

“8×6÷2=8×3=24”。这种算法显然是错的,此时,老师不要简单的做出点评,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计算结果,并“追问”“错在哪里”?学生会说“他的计算顺序错了,应该先算乘法,后算除法”,从而完成教学“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的教学目标。 二、要在疑问处追问,拓展学生认识结构。

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教师课堂的追问一定要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以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教师预设的台阶上,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抓住学生的疑问点,在不同知识点的衔接处去设计问题,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和提醒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思维的再创造过程。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信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三、在发散处追问,引发思考。

“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一些教师因过多预设,常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无形中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他们的想象,熄灭了创新的火花。此外,在教学中,学生的很多想法是非常好的,有的就连老师也不一定能想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打破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引导,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如教学“万以内数学加减法”的例题“100+800”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的说“因为100里有1个百,800里有8个百,而1个百加8个百是9个百,所以100+800=900”;有的说“因为1+8=9,所以100+800=900”;还有的说“用1+8=9,再在9后面添2个0”等等。这些说法都对,只是思考的过程不同而已。这时老师追问“第二种与第三种方法中的1+8的1与8原来在什么数位上?”“9为什么在百位上”?通过这两个追问,揭示出本节课的新知本质“相同数位相加减”。 四、追问要有递进性,逐步深化。

追问是前一次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追问过程就是师生思维共同深化的过程。所以,追问递进性,能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经层层剖析,层层推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准备一个盒子,在盒子里装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让学生从中准确地摸出长方形。摸出后问:你为什么不摸三角形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它有三条边)?那为什么不摸平行四边形?(它的角不是直角)我再出示直角梯形问:为什么不摸这个呢?(它只有两个直角)再出示正方形问:为什么不摸这个?(这个是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的相邻两边不相等。)这时再“追问”通过学习,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点?(学生交流并汇报)

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后,为了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是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交流,适时、适当地点拨,追问,为实现师生和谐对话创设情境,使得师生和谐对话向纵深发展。教师在课中的设疑恰当、点拨灵活、追问及时,促进学生解疑答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生互动达到有扩展,有深化,有融会和贯通,师生对话交流非常融洽,课堂氛围显得自然、流畅、和谐,着实建构了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 五、追问后要合理等待

追问,必须要适当,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追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要对学生的回答过早做出评价,定下结论。美国心理学家罗伊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罗伊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增加“等待时间”,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1)学生的回答变长;(2)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减少;(3)学生回答问题时更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有信心;(4)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进行挑战或加以改进;(5)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

那么如何从有限的时间上合理安排“等待时间”呢?我的体会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追问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花更多的时间精心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情况,设计难易适度、有层次、针对性强、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的精当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第二,要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师常会指定学生发问,或“开火车”等形式发问。这样做虽然省时,弊端是部分学生不去注意思考教师的问题。所以教师在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讨论交流时间要充分,不能流于形式,既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过于仓促。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去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一些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应适时点拨,以免浪费时间。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与同学们一起探究、讨论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模型。另外,确定答问对象还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院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促使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产生成功的快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关注课堂细节,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常追问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非常好的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成的信息千变万化、交织碰撞,教师要善于发现,要善于引导,再通过有意义的追问,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引发他们向更广更深层次处思考,拓展思路,迸发灵感,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才能真正把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