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2:03: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青阳氏后裔。少昊族应为黄帝族甚至华夏族中最旺的一支。
被颛顼帝封为木正,即历法总正的大宰相句芒(亦写作勾芒),小名叫重,被后世尊之为木神、春神。他确是继太昊氏定历法之后,观察天象研究历法的一个大家。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木正曰句芒。”《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其帝大暤(即太昊),其神句芒。”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句芒,少暤(昊)氏之子曰重。为木官。”我们可知少昊氏的儿子句芒重,在古代天文历法界所处的位置,仅次于太昊伏羲氏。再者,句芒神像是一只大鸟,他应为少昊鸟裔,也是当之无疑的。
关于句芒,清河县还有个拗么的传说。从前,掀开农历头一页,便是春牛图,该图上有一持鞭赶牛的牧童,就是清河人传说中的拗么。
相传在百里为王的时候,清河有个皇帝的儿子,事事与父亲相悖,父叫往西,他偏往东,故送外号拗么。皇帝深知儿子的脾气,临终前故意正话反说:“我死后要葬于离城较远的低洼之地,在送葬回来的路上要脱掉孝衣,抬头大笑。”拗儿因一生没听父亲的话深感懊悔,为满足父亲的最后心愿,就将其葬在离城较远地势低洼的古莲花池里。在今孝义屯脱掉孝衣,走到谢、刘、宁、赵、郝、黄六个台头村之间抬头放声大笑。老天为惩罚这一不孝子孙,就刮起一阵黑旋风,旋起一座高大的土丘,把他掩埋在这里。还有人说,清河县的杨茂庄原名拗么庄,是拗么居住的地方,后来因嫌村名不雅,才改为今名。由此可知该县的八个村名都与拗么有关,可见拗么的传说在清河流传之广。
其实拗么就是句芒,据旧《清河县志》记载:“句芒坟,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正是谢、赵两个台头村之间水渠边的拗么坟。其父亲的皇帝坟亦称英陵,就在清河县东潘庄村东南2公里处的古莲花池内。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为《礼记》作注时已注明句芒为少昊之子,这就证明百里为王时的皇帝坟就是少昊青阳氏的陵墓。它之所以被俗称为英陵,大概是因为少昊名执,亦写作鸷,因鸷属鹰一类凶猛的鸟,英、鹰同音故称之为英陵。为什么说句芒事事与父相悖呢?那是因为少昊号称金天氏,西方主金,句芒为木正是木神,东方主木,故而说父叫往西,他偏往东。同时少昊继承推行的是金星历,而句芒却承袭的是太昊氏以木星观天象的历法,所以事事与父相悖。句芒被誉为春神,是春的使者,被当作春牛图上的牧童也在情理之中。他葬父于古莲池内,大概是因为其崇拜太昊氏以龙记官,认为龙应归水的原因。那六个台头村中间可能就是句芒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台头的村名该是因靠近天文台而得名。因古代观天象的人死后多葬于天文台下,故而天文台也就成了拗么坟。
前面已经讲过,少昊族应为黄帝族甚至华夏民族中最为兴旺的一支。少昊坟既在清河,许多姓氏的根也在清河。但,在清河根基最深的还是要数张姓。
张姓之根
张姓的始祖就是前面提到的因发明弓箭被封为弓长的挥。以“弓长”二字合之为姓,故称张挥。关于张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他为少昊清阳氏第五子,为黄帝之孙。另一种说他是黄帝第五子。据我认为前一种说法较为可靠。根据是:原始姓氏图腾中张姓,头顶两根羽毛,两臂分开如鸟翼状。再者,《山海经·大荒南经》也说:“海中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这都证明张姓与少昊鸟裔一脉相承,挥公应为少昊之子,黄帝之孙,而不是黄帝之子。《元和姓纂》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此可知,挥公不但是能领兵打仗的弓正,而且还是观弧星,主祀弧的天文家,真可谓文武双全。因而他才被列为二十八宿中的张宿,奉之为文昌帝君。
作为正史的《新唐书》,也证实张挥为少昊之子,其说法应更为可靠。其“宰相世系表”载:“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 关于张氏的祖居之地,多数张氏谱牒,都称挥公“封于清阳”或“世居清阳”,这点基本上是一致的。甚至《中华姓氏通史·张姓》说,“直至周宣王时的张仲,还居住在这里。”张挥被封于清阳,大概是因他在黄帝大战蚩尤之时,带领弓箭队,用自己发明的弓箭立了大功。继少昊氏被任命司马东夷之后,这块美丽富绕的地方就成了他
的封地。这里既成了张姓的封地,其他功臣又分封于别处,这也就是张姓在清河扎根最深的原因之一。 据《清河家乘》(大明永乐年癸未张君绍撰序)载:“……周未,讳晁公,字琬采,仕齐国为呈侯;妣刘氏,同葬一穴。生三子,长僎,字殿邦;次仪;三有容,仕齐袭父爵。仪仕秦为相。”在安葬晁公时,三兄弟共同商议立一大宗祠。“祠冢在河南地方,先年是齐国县郡,即是清河,遂以此郡定祠,立为后裔传芳。”据明永乐癸未修撰的张氏《谱序》记载:“汉清河郡时,仪行公名策鲂,当时坟茔诸处,立庙清河。遂以清河公为郡。”
由上可知,秦国名相张仪三兄弟葬父母,并建宗祠于今清河境的河南。汉清河郡时其家族已有坟茔诸处。立庙清河,当指清河郡城(清阳),因当时清河县尚未建置。既
来此葬父母,立宗祠,张仪老家在清河应已无疑。亦可看出早在战国之时,张氏子孙就已认定根在清河。 张挥居住的清阳,少昊之国的王都,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这大概就是西汉初设清河郡时的郡城治所,被《汉书·地理志》称之为“王都”的清阳城。当时郡辖十四县中亦有清阳县。该县已被确认为在今清河县境东南部,此城亦应在此,但无确切位置。据《中国历代行政区划》载:“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油坊)。”
经查东汉时清河郡已改为甘陵园,移治甘陵(今清河县冢子古墓)。甘陵乃西汉厝县之地与清阳无关。清阳县已无建置。隋设清阳县建置于甘陵城而不是西汉之清阳。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清阳……旧治甘陵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移治于孔桥。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移就州治。”唐时州治在今清河县境西北部与汉清阳县无关。宋时清阳县已并入清河县,不复存在。只有唐时的孔桥为公元688-735年,建置46年的清阳县城。隋唐之时,常有还某某县于故里之说,这大概就是要在此处建置清阳县城的原因。可是孔桥又在哪里呢?
1989年5月,于清河县谢葫芦营村出土了一块唐代青石墓志。据该志铭文载:墓主人王惟诚,系太原府人,生前历任唐代贝州漳南县丞、历亭县令。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三月,终于清阳别业,十一月葬于“清阳十里之南”,享年八十三岁。
当时的清阳县城,已迁于州城治所71年,与此处相距太远,根本不符。此清阳当指已被废弃71年的清阳县城孔桥。该县城只有46年的建置史,71年后为什么还被称之为清阳呢?王惟诚从未在清河县、清阳县一带任职,为什么置别业不于州城,而是在这已被废置的清阳县城呢?大概因为这里就是汉之清阳,古之清阳,无论清阳县的建置迁于何处,此地仍被称之为清阳。这里古迹尚存,繁华依旧,或许就是王惟诚置别业于此的原因。
距王惟诚墓址十里以北当为今清河县谢炉镇一带。谢炉镇附近有贾、赵、房、王、刁、刘六个楼庄村。据《清河县志》记载,这六个村的村名均由“有座唐朝时期的古戏楼”而得名。唐朝时在此建有戏楼当为繁华之地,应是王惟诚置别业于此的清阳城,当之无疑。
我还记得幼时(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曾随父母乘牛车路经此地,当时被称之为古迹的张十五店,高大的土丘尚在。老人向我讲述,此地为九龙口,有九条道路相通。张十五店时常有飞毛铜制作的铜器出土,这种铜比金子还贵。有福人捡到要发大财;没福人捡后擦掉铜锈,它就会自己飞走。这里还埋着九坛十八缸银子,等着后世的有福之人。此人是个鹰嘴小秃,他使用九头黄牛在此耕地之时,才能把银子耕出来。可是,此处早已成为耕地,至今也没见鹰嘴小秃耕出银子来。1987年5月,却于此处附近发掘出汉代古墓群,其出土文物有汉代玉衣片、六博棋盘及多种青铜器、陶器等。据推断应为汉清河王公贵族之墓。我想人们传说中的“飞毛”铜器应该就是汉代青铜器或者少昊古国时带有鸟类图腾的铜器。这些青铜器是文物当然要比金子还贵。鹰嘴小秃应为少昊鸟裔或张氏之后,寓有留宝于后代子孙的意思。
据古文物出土的传说和汉代古墓群的发现来推断,此处或许就是西汉清河郡国的王都,乃至少昊、张挥的故居清阳城。但,最早的清阳城究竟是在此处,还是在油坊,还有待专家们进一步考证。
清河县还有个供奉张先(仙)爷的民俗。有些难立子孙的人家,都把张先爷的神像供于卧室之内。此张先爷神像手持弓箭,怒视天狗。据说难立子孙是犯了天狗星,天狗星经常下凡,来偷吃小孩。张先爷发明的神弓神箭,能射杀天狗,让他看守着孩子就能长命百岁。甚至供奉张先爷的异姓人家,也让孩子假以张姓(即以张某为乳名)。这个手持弓箭的张氏之先祖先爷,当然就是张挥了。由此可见张挥至今还活在清河人的心中,在清河守护着他的张姓子孙。亦可见张姓在清河扎根之深。
清河籍张姓名人辈出,更为祖居地增辉。西汉时有被誉之为《左传》传人的大儒张禹。三国时有书法家、文字训诂家张揖。南北朝时有儒将张彝、张谠、张烈及其三门之子侄;还有大天文家张子信、大数学家张丘建、大儒张讥、著名诗人张正见。隋时有武将张 、谒者大夫张虔威。唐时有著名诗人张祜、张 、张众甫、张固;大音乐家张文收。更有名相张文瓘,他相高宗政绩显著,生四子,皆官至三品。他父子五人之奉禄相加已达万石,故被时人称之为“万石张家”。他侄子张锡在武后、韦后时两次出任宰相。由于清河张氏有张文瓘叔侄三任宰相,显贵无比,才在唐朝被列为“十大国柱”之首,成为当时最为显赫的郡望。他们的后人也以“清河世泽,唐相家声”引以为荣。天下张姓出清河,张姓的子孙们都以作为清河张氏而感到自豪。于是到处大书“清河张”,海内外张姓人氏纷纷来清河寻根问祖,使张姓之根在清河越扎越深。
结束语
清河这块甘泉芾地不仅养育了张姓的世代子孙,而且它也是尹姓、贝姓的发源地,崔、房、傅等姓的发祥地。自汉至唐清河崔曾为天下第一望族。那时因清河的张、崔、房、傅等姓,名人辈出,才使清河成为显赫的郡望。并以多出宰相、状元而闻名,被誉之为宰相之邑,状元之乡。
除张、尹、贝、崔、房、傅之外,还有许多姓氏是从这里走出。清河原为玄嚣青阳氏的封地少昊之国,也是颛顼帝成长的地方。帝喾、帝挚、帝尧及商、周之祖,均为青阳氏后裔;舜、禹为颛顼后裔。少昊青阳氏墓在清河,他就是诸姓之根。句芒坟亦在清河,清河也是春神居住的地方。
如今清河这块古老的甘泉芾地,泉水依旧甘甜,草木依旧旺盛。新一代清河儿女经过艰辛努力,已把这里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强的,举世闻名的羊绒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