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4:43: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义,比如讨论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制度的功能,有时着重一种社会行动对行动对象的作用。 (二)类型

(1)终极功能与中间功能 :终极功能是行动对其他部分和整体的最终影响是;中间功能是行动对其他部分和整体的中间影响状态。

(2)正功能与反功能:正功能是指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是正面的、支持性的、整合性的。反功能是指部分对其他部分和整体的作用并非具有建设性,而是相反的。

(3)显功能与潜功能:显功能是那种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潜功能是暗含在显功能之中的、次要的未充分发挥作用的部分。

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微观)▲

(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二)救难 (三)解困 (四)发展

三、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宏观)▲

(一)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 1.社会秩序的涵义

2. 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 (1)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 (2)社会秩序为获取福利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 (二)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 1.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 2.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

3.通过实施参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四、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性与相悖性 (二)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 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一)社会工作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致助人目标的过程

1.助人需要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受助者所需要的物资、机会、生活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合理的政策及社会支持等。

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积极组织和有效运用这些资源为受助人服务。

(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1.含义: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它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 2.五个阶段▲

(1)接触问题(了解问题的途径两种 案主的主动求助和社会工作者的主动发现) (2)调查和确认问题(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外在的环境) (3)分析和诊断 (4)提供服务阶段 (5)评估服务和终结

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

1.含义: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组织模式。组织模式是从制度层面着眼的,它是指一个社会中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 2.内容:

(1)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政府、民间 (2)受助者求助模式:主动、被动 (3)资源获取者模式:政府、民间

(4)服务提供模式:政府组织系统、专业服务体系

(二)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体制模式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服务提供者组织模式 以民间机构为主 受助者求助方式 资源获取模式 服务提供模式 主动求助 政府和民间 专业机构 政府 主动求助 政府 行政系统和政府组织

(三)中国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1.国家将社会成员特别是城乡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计划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所需资金没有提供各种资助。 2.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 3.在提供福利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众团体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助于思想工作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

4.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做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

5.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本行业的经验,特别是思想工作的经验,而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总之,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行政性的、半专业化的时候工作模式。

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经济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二)政治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三)社会救助制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一、中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特点

(一)内容: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推展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变生产力和经营方式,解放社会生产力,政治体制改革是通过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发展基层民主等方式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特点:1.整体性;2.渐进性;3.非同步性;4.计划性与自发性并存

二、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

(一)社会问题凸显;(二)社会需要的提高;(三)“单位人”对“社会人” 三、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路径依赖

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在半专业化社会工作的改革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建两种努力下发展的。

(二)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

形成了政府、社区、家庭、民间服务机构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模式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

1.不同模式并存:政府、家庭、社区、社会福利机构 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共存:

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在社会转型期,本土性社会工作仍将是主要的社会工作模式。

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 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变

(一)价值和社会工作的价值

1.亚当斯密:价值最初的意义是某物的价值,主要指经济上的价值,18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中就是这样的提法,现代经济学上所涉及的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前者是财物得以满足人的欲望的性质,后者是指一物得以交换他物的能力。

2.哲学:价值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康德哲学中,明确区分了先验与经验两个领域。经验世界是理性和科学探讨的领域;而人的行为、道德等领域则是价值把握的领域,它涉及到是非、善恶、美丑等的判断标准的问题。

3.社会学的意义上,价值通常是指抽象而一般化的行为准则。社会群体成员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行为准则的制约或束缚;同时,价值也是判断特定行为和目的的标准。

3.社会工作的价值:巴勒特认为价值是指被认为好的或应当追求的东西,是

一种主观判断,其间杂有情感因素。社会工作活动所要朝向的目标或所追求的目的,便是社会工作价值。

所以,价值就是人们对社会中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社会工作的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平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二)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 1.古埃及的《死亡之书》

2.犹太教的梅蒙尼慈8个层次的博爱行为 3.基督教的慈善事业

总之,早期社会工作实践把救助看作是一种施舍,它承认和容许受助者的羞耻感及不平等的意识。

但在早期的社会实践中也形成了专业价值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古罗马的法制精神:公正公平 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平等互助

(三)正式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 包括慈善组织会社;睦邻运动和设施发展

1869年的英国慈善组织会社;1877年的美国慈善组织会社 1884年的伦敦建立的汤恩比馆;1888年芝加哥的霍尔馆

设施发展是由宗教组织建立的院舍设施,第一个院舍设施是为了照顾儿童和老人。

总之,早期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即同情和怜悯;它抛弃了救助过程中的尊卑意识,承认人们之间应互相帮助,是平等的观念。 (四)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1.早期强调个人的道德层面;

2.20世纪初受到睦邻组织运动的影响,主张社会变迁和社会改革比个人改变更重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