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4:53: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20世纪40年代以后,更加关注社会工作者本身的道德操守;

4.20世纪70年代以后深入讨论价值观和伦理问题,提出社会工作和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伦理联系;

5.近年来,社会工作与“风险社会”联系在一起。社会工作者要警惕自身和机构的局限性,并随时评估可能的道德风险与后果。 二、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从社工产生的历史角度看:社会工作是一种与价值紧密相连的职业; (二)从其总体特征看:价值是社会工作定义和存在的基础;

(三)从其从业人员的关系看:价值是理想社会工作者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价值影响到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实务的选择。 三、价值和反价值▲

社会工作的价值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一)操纵:是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行为进行有意的控制,操纵与社会工作的自由和自我决定价值相反的

(二)家长作风:是社会工作者代替案主的行为选择而干涉了案主的自由。 评价家长作用的三个标准(韦利):

1.对一个人自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 2.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

3.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一)新教伦理

其核心概念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观念对于社会工作的产生是一个间接的但却非常重要的推动。

新教伦理包含以下基本假设(基斯-卢卡斯的研究) 1.人要为他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

2.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一种意志行动来克服; 3.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艰苦工作实现物质繁荣;

4.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使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

5.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度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工作;

6.对变迁的主要激励是在经济或物质方面发现奖赏和惩罚。

这些假设,明显地包含着自我负责、社会责任、社会秩序、助人自助等价值观念。这些都成为后来社会工作的一些主要的价值观念。 (二)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人道主义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提出“人权”和“人道”的观念,它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并与社会工作关注人的基本权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国台湾学者李宗派将伦理上的人道主义的基本机制概况为七个方面: 1.承认每一个人生而平等,不论其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政治党派或行为模式,均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

2.承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物的、心理的与社会的有机体。人的行为可以研究,也可以控制。

3.承认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应享有充分的自由。 4.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个人与他人,社会相互依赖,个人与社会都有责任维护彼此的发展,社会应帮助个人排除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5.人类需要不断努力,设法改进、重建社会,预防社会病态和罪恶的发生。 6.人人具有尊严。不论其年龄、性别、身份及生活环境如何。其尊严都需得到尊重。

7.人人具有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发展的权力。在一个民主社会里,每个人均享有生存权、工作权、健康权、教育权、居住权、休闲权、选举权、参政服公职权、接受迅速而公开的审判权等基本权力。

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主要价值原则后来成为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的直接来源。 (三)乌托邦思想(美好的思想)(了解)

1516年,托马斯·莫尔(英国)出版《乌托邦》一书。

乌托邦思想指的是追求在好的和有责任的社会中,为善良的人们,建立起至善美好的生活的信念,这种理念对人类而言,是促进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

(四)社会福利(了解)

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大量社会问题出现,其中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需要社会加以解决。

对贫困原因的认定变化导致制度化社会福利的产生。 虽然从1601年英国实行济贫法开始,就确立了政府应当承担公共救助责任的理念,但当时由于政府作用有限,又受新教伦理的影响,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人们认为贫穷主要是个人原因造成的,个人应对自己的处境负责,社会提供福利会使个人丧失自尊,所以这个时候的福利是“补残式”的,只有个人及其亲属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社会才介入救助事务。这种情况到19世纪后期发生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沦为社会弱势群体有着不可抵御的社会根源,且急剧的竞争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沦为社会弱者的可能。这便促使政府重新考虑自己在社会福利中充当的角色,开始把为社会弱者提供帮助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结果导致制度化的福利模式的产生。社会福利观念的变化,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发生了直接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 二、在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中,影响最大的有三个: 第一,由社会工作实务的操作定义所代表的价值范畴体系; 第二,由比斯台克所发展的价值范畴体系;

第三,由泰彻所发展的价值范畴体系。它们的价值取向基本上是相同的,可其表述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一)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

1.个人是这个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 2.在这个社会的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 3.他们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

4.尽管对每一个人来说,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是每一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一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

5.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是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部潜能和他的社会责任假设。

6.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或阻止在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自我实现的障碍。

(二)比斯台克所发展的价值范畴体系(1961年《个案工作关系》) 1.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 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

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 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 6.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

7.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 8.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 9.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10.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 (三)由泰彻所发展的价值范畴体系 1.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2,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 3.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

4.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5.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物品和服务的控制。

6.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

(四)三种价值体系的比较

泰彻的价值体系与操作定义的价值体比较接近。

差异:操作定义,更多从社会立场;肯定语气;一般化,接近知识范畴。 泰彻,个人立场;虚拟语气;比较具体化,接近价值范畴

比斯台克:居于二者之间,表达形式更符合社会工作理念,提出“自我决定,个别化,更能代表西方价值体系”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一、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其来源是:

1.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2.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

儒、墨、道、佛

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的“兼爱”思想。

道家崇尚自由,既包括精神自由,也包括行为自由。

佛家认为,人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为自由。一般人都脱离不了人生中的众多苦难,比如生、老、病,死、爱、恨、贪等等,所以佛家是以悲天悯人的态度来看待生命的。

3.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构建我国社会工作价值的重要思想基础,以上先进的思想体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理想,社会福利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2006年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这些思想对强调社会工作事业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 (一)借鉴与创新 (二)批判与继承 (三)综合与发展

二、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建 (一)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整个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它们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决定的,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层次。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二)专业价值▲

1.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

2.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