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0 0:33: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原料及工艺的选择确定
有待研究。
3.固体碱催化剂
张守花等[15]研究表明,可利用负载型的氧化钙固体碱催化剂生产生物柴油, 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920℃、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5h、催化剂用量1.0%、醇/油摩尔比9∶1 时,是负载型固体超强碱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反应转化率达到66.1%。催化剂在最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可以连续反应3次,大豆油转化率均在50%以上,表明催化剂在该条件下重复使用性能良好。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液体酸碱催化法,这些方法的产率还是比较低,而且催化剂的寿命太短,催化效率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固体催化剂具有工艺简单、产物易分离、无废水排放等诸多优点,同时能够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实现连续化、规模化、分离过程简单化生产,已成为新一代环境友好的催化材料。但目前主要存在寿命短、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开发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的固体酸(碱)催化剂是未来生物柴油发展的重要方向。
2.2.2生物酶催化法
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后处理简单、无污染物排放等优点,而且还能进一步合成一些高价值的副产品,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酶法主要是利用脂肪酶来催化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
1.利用固体脂肪酶催化
根据龚美珍等[16]的研究:固定化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生物催化过程,Novozym435固定化脂肪酶用于酯化途径来制备生物柴油具有较高的转化率,试验还筛选出叔丁醇作为助溶剂,不但增加体系的互溶性而且降低了乙醇对酶制剂的抑制作用。但其产品部分性能指标符合国标要求。
2.利用全细胞脂肪酶催化
目前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实现商业化的最大障碍是催化剂的制备成本太高。虽然一部分研究者采用Novozym435 和LipozymeTLIM等固定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催化大豆油脂等可再生油脂合成生物柴油获得的收率可达90%以上,但是固定化脂肪酶在生产过程中的提取、纯化和固定化等工序会使大量酶丧失活性,同时增加了酶的成本[17]。目前,降低酶法催化剂成本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是以全细胞生物催化剂的形式来利用脂肪酶, 这是因为全细胞脂肪酶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固定化酶,可以免去上述工序而直接利用,有望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贺芹等[18]研究利用自制的华根霉全细胞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华根霉全细胞脂肪酶在无溶剂以及有机溶剂体系中均可以有效地催化生物柴油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同时在无溶剂体系中,该酶还可以较好地催化油酸以及模拟高酸价油脂的反应, 具有良好的催化高酸价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潜力。
虽然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存在酶易失活、副产物甘油影响酶反应活性及稳定性、酶的寿命过短及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生物酶法工业化制备生物柴油的主要瓶颈。
9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年产4万吨的生物柴油
2.2.3超临界法
超临界法是一种不使用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在超临界状态下,甲醇和油脂成为均相,反应的速率常数较大,因此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反应。同时超临界法对原料的要求较为宽松,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水分不会影响产品收率,是一种高效、简便的方法[19]。
罗帅等[20]以棉籽油脂肪酸与甲醇为原料,采用超临界甲醇非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在棉籽油脂肪酸超临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中, 通过对各条件制备出的样品精制后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发现,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如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反应温度超过280℃的超临界甲醇下相对含量呈降低趋势,过高的温度使脂肪酸甲酯产生变化; 甲醇过多的加入并不能使产物中不
饱和脂肪酸甲酯的量也随着增加。一般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为1∶3 较适宜;过多延长反应时间并不能提高其脂肪酸甲酯的量,因为生成的脂肪酸甲酯会产生其他副反应。
目前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有很好的前景,但是也存在耗能高、对设备要求高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