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8:47: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以刺刀握其首( ) ②以首俯地(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审视殊无所见。
(2)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 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 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六十一 (一)张良拾履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二)劝孝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衣褐( ) (2)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3)父以足受,笑而去( ) (4)谷年十有五( ) ..(5)是负义也( ) (6)乃载祖归养(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移其民于何东 ....
C. 父以足受 不以物喜 D. 直堕其履圯下 其如土石何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6
(1)良殊大惊,随目之
(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4、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1)穿着 (2)回头看 (3)离开 (4)通“又” (5)这 (6)于是、就 2、B
3、(1)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 (2)哪里有(因为)年老就抛弃他的呢? 4、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 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5、敬老爱老 六十二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1、本文选自苏辙《________》一文。苏辙与其父苏洵、兄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仰观天子宫阙之壮 闻一言以自壮(本篇课文) ..
B.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
C.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 .. D.求天下奇闻壮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下列“其”字指代对象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B、听其议论之宏辩 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D、观其容貌之秀伟
4、根据文意填空。作者为了获得韩琦的召见,称颂他出将入相,“才略冠天下”。 (1)在________方面贤能如________、________二人。 (2)在________方面能干如________、________二人。 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轼 2、D 3、A
37
4、(1)政治 周公 召公(2)军事 方叔召 虎三. 六十三 (一)伤仲永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与友人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卒之为众人( )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4)终无济于天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终于 (2)达到 (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4)帮助 2、(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4、(一)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二)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六十四
(一)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8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世说新语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为汝多知乎?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4、(一)文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二)文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 1、(1)热水(2)对??感到惊奇 2、C
3、(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4、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 聪慧 六十五 (一)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陶潜颖脱不羁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9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无案牍之劳形 ..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博学善属文 D. 弦徽不具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D
3、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 4、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六十六 书断?王羲之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1、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今 而 用 之 使 待 成 人 恐 蔽 儿 幼 令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恐不能秘之 ( ) (2)待尔成人,吾授也 ( ) ..
(3)不盈期月 ( ) .
3、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七岁善书”中的“善”应选择的义项是 (只填序号)。 ( )
善shàn①好,好的,善良的。《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不遗匹夫。”②友好,亲善。《战国策?秦策二》:“齐、楚之交~。”③善于,擅长。《史记?孙膑传》:“~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④爱惜。《荀子?强国》:“~日者王,~时者霸。”⑤应答之词。表示同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