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4:37: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

(3)分析与结论: . 二、弹簧测力计

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指针位置(cm) 0 2 50 3 100 4 150 5 200 6 250 7 300 7.5 400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 (kg) 重力G (N) 比值G/m (N/kg) 0.98 1.96 2.94 9.8 9.8 9.8 物体1 0.1 物体2 0.2 物体3 0.3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

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1、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

实验中,完成了如下图22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

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分别叙述。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两种情况分别提出 实验次数 物重 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 F1/N 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2/N G/N 1 2 1.00 0.60 1.50 1.10 0.65 0.90 图22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3 2.00 1.60 1.15 五、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

滑轮 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滑轮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 (填“挤

细线 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细线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 (答出一条即可).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第27题图 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

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

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

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六、杠杠平衡条件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

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

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

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七、探究摩擦力

1.右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

(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

和 .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图17

图1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