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2:23: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微观经济学
一、短期和长期的划分:经济变量是否有时间进行调整,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否全部可变 1、生产中的短期(short run):
(1)定义 单个企业短到至少一种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即不改变生产规模的时期 既定生产规模下,因投入改变而引起产出的变化 经济变量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调整数值或状态 (2)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定义:至少有一种要素投入不变的生产函数,某些要素改变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
(L公式: Q ? f ,) K 在Q = f(L,K)中,假设资本投入量固定不变,而劳动投入量可变
意义:在资本投入固定的情况下,各种劳动投入水平对应的最大产量 2、生产中的长期(long run):
(1)定义 单个企业长到足以使所有投入要素成为变量的时间周期,即改变生产规模的时期 足以使所有投入要素成为变量的时间周期
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调整数值或状态:因技术革新,生产规模改变,机器与人力比例改变导致技术系数改变
(2)长期生产函数:所有投入都可变的生产函数(生产规模改变) 3、生产上的短期与长期不同于日历上的短期与长期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短期生产函数中资本投入固定(劳动固定同理) 1.定义:
?fL,K (1)总产量(Total Product,TP):每一劳动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 TP ??TPfL,K LL??(2)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平均一单位劳动投入产生的产量 AP????li?(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 M 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4)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变量是指TP、AP及MP 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定义: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当其它投入保持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
该要素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
(2)前提 生产技术给定
其它要素保持不变,即技术系数可变 投入要素同等效率
(3)解释: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组合比例问题,即固定投入有一个容量问题 暗含最优要素投入组合,规定了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 可变要素投入量较小的时候,还未达到最优要素投入组合,边际产量递增
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到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再增加可变要素,要素投入量会偏离最优要素投入组合,边际产量出现递减,甚至负产出 (4)作用:边际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先上升后下降
3、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相同形状特征—先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增加,边际产量为正值,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下降 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总产量出现拐点:边际产量就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
36
?TP?Td?L?0?L?Ld微观经济学
总产量曲线上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该点的平均产量,斜率达到最大值,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动快于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递增 边际产量效用平均产量,平均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左侧斜率增大,右侧斜率减小 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会使得平均量升高
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会使得平均量降低
TPBAC总产量曲线TPBAC总产量曲线生产要素合理投入阶段图0AP,MP0LAP,MPLab平均产量曲线结论:ab平均产量曲线0c
L边际产量曲线0第一阶段第二阶段c合理投入阶段为第L边际产量曲线二阶段。第三阶段
三、短期生产的阶段划分:
1、平均产量和总产量均递增的阶段:
(1)位置:平均产量曲线上升到最高点之前的阶段
(2)特点:边际产量一直大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为正值,总产量持续递增 (3)厂商:不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总产量总是增加的
2、平均产量递减,总产量仍递增的阶段:比较理想生产阶段,厂商进行生产决策的关键阶段
(1)位置:平均产量持续递减,总产量上升到最高点之前的阶段
(2)特点:边际产量一直小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处于递减阶段但仍为正值,总产量仍递增 (3)厂商: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扔可提高产量 3、总产量下降的阶段:
(1)位置:边际产量曲线下降的横轴以下的阶段 (2)特点: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递减
(3)厂商:减少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以便回到总产量递增的阶段
37
微观经济学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1、定义:假定生产函数只包括两种要素投入:劳动和资本,这样长期生产函数就简化为两种可变生产因素的
生产函数
2、表示: Q = f(L,K),L为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K为可变要素资本投入量,Q为产量 3、意义:反映技术水平不变时多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等产量线(isoquant curve): 1、定义:
(1)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既定产品产量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各种可能组合点的轨迹 (2)当技术水平或条件不变时,生产相同产品的两种要素的所有组合构成的曲线 2、表示:f(L,K)=C
K要素3、特点:
(1)具有密集型特点,即在平面图上,等产量曲线无处不在:在
aK1同一个坐标平面上等产量线有无限多条
(2)在等产量曲线群中,同一条曲线上不同的点代表相等的产量;不同曲线上的点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产量越bK2大
c等产量曲线(3)任意两条不同的等产量线不会相交 K3(4)曲线的形状在多数情况下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 斜,0L要素L1L2L3斜率为负,绝对值不断减小 4、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 (1)定义:
产量保持不变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如劳动 L)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如资本K)的比率 技术水平不变时,为保持相同产量,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投入量 (2)公式:
M?K?KdKPL??lim?? MRLK?L?0?L?LdLMPK (3)解释:
等产量线上每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4)递减规律:
定义:产量不变情况下,一种要素投入增加,每单位该要素能替代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减少的 解释:任何生产技术均要求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有适当的比例关系,限制了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 意义:决定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在每一点等产量线的切线斜率是递减的 (5)特例:
38
微观经济学
等产量曲线的特例A:4等产量曲线的特例B:4KK完全互补投入PerfectComplements完全不能替代,里昂惕夫生产函数3Q3Q2Q11234完全替代投入Perfect Substitutes322MRTS为常数,线性生产函数101Q101Q22Q33Q44LL 三、等成本线(isocost curve): 1、定义:
(1)要素价格给定条件下,厂商以一定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的不同要素组合的集合。 (2)在成本不变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厂商能够买到的两种要素的所有组合 2、表示——成本方程:
C?K??L? K 要素PPKLK1K2K30L1L2abcL3CCCPLK???L 横轴截距为 纵轴截距为 PPKKPLPKdKPL?? 斜率= 等成本线的斜率为负,其绝对值为纵截距与横dLPK等成本线L要素截距之比(价格之比),两种要素价格之比
3、实际意义:等成本线与横轴以及纵轴围成的区域(即预算空间)代表了厂商能够买到的所有要素组合 4、变动:
3、等成本线的变动:①价格不变,总成本变化的情况:KA1成本支出增加使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成本支出减少使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②总成本不变,要素价格变化的情况:假定PK不变,PL变化:KA0劳动L价格下降使等成本线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小劳动L价格上升使等成本线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大A0A2OB2B0B1LOB2B0B1L 四、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
1、产量一定成本最小时的最优要素组合——生产均衡点
(1)位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代表的要素组合(等产量线固定) (2)意义:满足了产量的要求,并使成本最小
(3)条件:等成本线的斜率哼等产量线的切线斜率相等
39
微观经济学
P?? 厂商为实现产量一定成本最小最优要素组合应使得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MRTSPLLKK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
MPMP? 为实现产量一定成本最小,厂商每单位货币买到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应相等 PPLKLK2、成本一定产量最大时的最优要素组合:
(1)位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代表的要素组合(等成本线固定) (2)意义:满足成本要求,达到产量最大
(3)条件:等成本线斜率和等产量线切线斜率相等
PL?? 厂商为实现成本一定产量最大,最优要素组合应使得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MRTSLKPK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
MPMP? 为实现成本一定产量最大,厂商每单位货币买到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应相等
PPLKLK四、厂商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1、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情形:KK3K2AK1KEEMRTSLK??MPLdK?dLMPK斜率?PdK??LdLPKMRTSLK?或BPLPKOLEL1L2L3Q0MPLPL?MPKPKMPLMPK?PLPKL或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