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6 22:56: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已知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给药间隔可以求出达坪分数和体内药物蓄积 程度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仅与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有关 12.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A.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量有关
D.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E.剂量加倍,稳态浓度也提高一倍
13.应用叠加法原理预测多剂量给药的前提是 A. -次给药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动力学参数 B.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
C.每次剂量的动力学性质各自独立 D.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性质
E.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可以不同 14.可用来反映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指标是 A.坪幅 B.波动百分数 C.波动度
D.血药浓度变化率
15.下列哪些参数可用于评价多剂量给药缓控释制剂的质量 A.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吸收半衰期 B.血药波动程度 C.根据药时曲线求得的末端消除半衰期D. AUC E.给药剂量 二、问答题
1.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是在什么前提下推导出来的?
2.何谓达坪分数?血管外给药达坪分数与静脉注射给药达坪分数的求算公式有何 不同?为什么?
3.哪些因素对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稳态峰浓度有影响?
4.药物的蓄积系数是否适用于所有多剂量给药的药物,还是只适用于体内消除较慢 的药物?
5.描述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参数有哪些? 四、计算题
1.卡那霉素的最小有效浓度为l0μg/ml,最大安全治疗浓度为35μg/ml,消除半衰期 为3小时,某患者以7.5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该药后测得Co=25μg/ml,请问应以多大剂 量及什么样的给药间隔时间重复给药,才能使该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
2.已知头孢噻肟的消除半衰期为1.5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0.17L/kg。给某患者(体 重75kg)连续3日每天静脉注射3次该药1g,问所得的血药峰浓度为多少?
3.在单室模型中,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给药时间间隔为τ,给药剂量为Xo。①求 τt1/2.和τ=2tl/2时的X ssmax;②达到50%、75%和90%的Xssmax,需要多少个tl/2?
4.已知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半衰期为12小时,V为280L,根据体外实验,抑
菌浓度为1.5mg/L,若每天给药3次,试求该药的有效剂量是多少?
5.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静脉注射lOOmg后,测得血药 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小时静脉注射85mg该药直到稳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 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6.已知磺胺噻唑为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0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7L,现 每隔6小时静脉注射250mg,求第31小时末的血药浓度?
7.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40L,以 2lOmg的剂量多次静脉注射给药,欲使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4mg/L,求给药间隔 时间。
8.己知洋地黄毒苷的消除半衰期为7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25L,平均稳态血药浓 度为0.0lmg/L,①若每隔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求维持剂量;②若每次静脉注射剂量为 0.2mg,求给药间隔时间。
9.已知氨苄青霉素胶囊剂的F为0.5,吸收半衰期为0.25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2小 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0L,若每隔6小时口服给药500mg,试求从开始给药治疗38小时的 血药浓度?
10.已知某口服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ka=l.0h-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