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3 6:58: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杨淑萍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2期
提要本文结合德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在明确“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基础上,分析该模式的优势,探讨“分段式”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和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式;大类培养;分流培养
本文为“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IB070335-A11-8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阶段。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成为今后较长时期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这一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尤为突出。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前有研究型大学,后有高职高专的严峻形势下,若要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其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在当前高等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德州学院提出“分段式”人才培养思路,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一、“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德州学院“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介于国内高校普遍采取的“专业招生、专业培养”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分段式”培养是指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1+2+1”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学一年级,本阶段以院(系或部)为单位将学科门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合并培养,打通专业基础课程,按专业大类进行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教学,实现扎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的培养目标。第二阶段为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在本阶段以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为目的修读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三阶段为大学四年级,本阶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职业发展选择专业方向,教学单位按专业方向实施“模块化”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该模式实现了由学生接受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接受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的转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顺应了学科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 二、“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优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低年级“专业招生、大类培养”,高年级“多向选择、分流培养”。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采取的“专业招生、专业培养”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相比,“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专业招生”较“大类招生”的优越性。专业招生是按照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各个具体专业招生。按专业招生可以让考生更直观地了解一所高校的学科设置及专业设置情况,也利于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目标和将来从事的专业,培养专业兴趣,降低低年级学习的盲目性。
根据兄弟院校大类招生的经验,按学科大类招生需要高校具备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同时,按学科大类招生,通常会因为相同或相近学科不同专业的冷热程度相差悬殊,导致学生在二次选择时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对冷门专业不屑一顾,甚至出现各专业之间学生分配严重不均衡的局面,而学校又很难拿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由于办学条件的诸多限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专业志愿,必然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校稳定。在“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招生依然按专业进行,从源头上控制各专业生源,不仅可以克服上述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减少了大类招生和学生二次选择带来的高校管理混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