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0:42: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有何特点?
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作用是处于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过程。化学风化是岩石、矿物在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大气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或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生物风化是岩石、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5、 为什么说水解作用是岩石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与基本环节?
答:因为水解作用是水中呈离解状态的H+和OH-离子与风化矿物中的离子发生交换的反应,
影响水的解离平衡,水解作用能引起岩石矿物的彻底改变,所以说水解作用是岩石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与基本环节。
6 、简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答: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枢纽。2、土壤
是自然界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3、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7、 为什么说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对立统一是土壤肥力发展的基础?
答:物质的生物效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没有生物
小循环,没有生物小循环就没有土壤。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这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土壤不停地运动发展。地质大循环使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尽管具有初步的通透性和一定的保蓄性,但它们之间很不协调,未能创造符合植物生长所需的良好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条件。生物小循环可以不断地从地质大循环中积累一系列生物所需要的养料元素,由于有机质的积累、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才发生和发展了土壤肥力,使岩石风化产物脱离母质阶段,形成了土壤。所以说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对立统一是土壤肥力发展的基础。
8、 试比较砂土类土壤和粘土类土壤的肥力特性。
答:砂质土:1、含砂粒多,粘粒少,粒间多为大空隙,通透性好。2、土壤持水量小,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3、缺乏养分元素和胶体,矿质、有机质含量低,保肥性差。4、施肥肥效快但肥效不持久。5、温度变幅大,有“热性土”之称。6、松散易耕,但水耕时易淀浆板结。7、无有毒物质。
粘质土:1、含砂粒少,粘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2、土壤通气、透水性差,保水性强。3、易受渍害和积累还原性有毒物质。4、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养分较为丰富,土壤保肥性强。5、土壤蓄水多,土温比较稳定,属冷性土。6、耕作费力,宜耕期短。
9、 为什么称砂土为“热性土”,粘土为“冷性土”?
答:砂土含水少,热容量小,易升温也易降温,昼夜温差大,孔隙粗,疏松多孔,空气多,导热率小,接受太阳辐射后多用于本身升温,很少传递,所以称砂土为 “热性土”。 粘土:水分多,热容量大,温度上升慢下降也慢,昼夜温度变幅较小,孔隙细,含水量多,导热率大,热量传递快,所以说粘土为“冷性土”。
10、影响腐殖化系数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答:1、生物残体的化学组成;2、环境的水热条件;3、土壤性质,特别是pH和石灰反应。
植物残体的化学组成决定它们分解的难易,从而影响其残留量的多少和新形成的腐殖质的性质。在不同的水热条件下,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异,从而也影响到腐殖质的性质。
11、 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对土壤肥力有什么意义?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对土壤肥力有什么意义?
答:1、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减少水土流失。2、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3、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5、提高土壤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养分的转化。
12、 秸秆还田时为什么要配施速效氮肥?
答:秸秆的腐解和堆肥腐熟都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样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要素,而且需要各种营养的协调与平衡,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参数就是碳氮比,过高的碳氮比造成发酵不启动,周期长,严重者发酵失败;碳氮比太低则容易产生恶臭,也会造成氮素的损失。单纯的秸秆或者堆肥原料营养不平衡,碳氮比太大,氮素匮乏,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造成腐熟效果差,严重的甚至无法发酵。
13、 什么叫土壤吸附性能?土壤吸附性能对土壤肥力有何重要意义?
答:土壤吸附性能指土壤吸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体的能力。
意义:1、是土壤保蓄养分和具有缓冲性的基础;2、能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的结构性以及土壤中生物的活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成土过程的特点;4、影响环境质量的许多物质,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在进入土壤之后的动向也均受土壤吸附性制约。
14、 为什么南方土壤常向酸性方向发展?如何改良酸性土壤?
答:1、南方雨水多,雨水本身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呈现酸性。2、南方的温度高,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腐植酸等酸性物质。3、本身的土壤质地中H离子将很多金属离子取代。
改良方法: 1、增施农家肥,培养土壤肥力 。 2、适时增施石灰。3、种植耐酸作物 。 4、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理化性状,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选用碱性肥料(如碳铵、氨水)达到改良目的。
15、我国土壤反应在地理分布上有何规律性?为什么?
答: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性(中域性分布、微域性分布) 书65-67页
16、简述土壤胶体的种类、化学特性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答: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化学特性:胶体带有电荷,可以发生凝胶;具有吸收性。
影响:土壤胶体对土壤中离子态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固定和离子交换的能力,由此可降低或缓和其危害性。
17、 为什么说“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答:一条线”施肥法能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减少肥分的挥发,扩大施肥面积,而且便于根系吸收,使肥效持久,及时供应和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要。
18、 为什么粘质土壤施肥见效慢,而砂质土壤施肥见效快?
答:因为粘质土含砂粒少,粘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土壤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保肥性强。土壤蓄水多,土温比较稳定,所以见效慢。 砂质土含砂粒多,粘粒少,粒间多为大空隙,通透性好,土壤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保肥性差,所以施肥肥效快但肥效不持久。
19、 什么叫土壤缓冲性能?土壤具有缓冲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土壤缓冲性能: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原因:因为土壤胶体上的盐基离子、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土壤中两性物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都有缓冲作用 。
20、中性条件下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高,为什么?
答:因为土壤pH值影响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即土壤溶液反应的变化会引起其中养分的溶解和沉淀。在碱性土壤中,铁、铜、锰、锌等溶解度大为降低,能被植物吸收的数量减少。在酸性土壤中,磷、钾、镁、硫、钼等可利用性降低,而铁、锰、硼、铝溶解度增加,缺钙、有机质氮矿化速率变慢,使它对一些植物而言是贫瘠的环境。所以中性土壤的氮、磷、钾有效性最高。
22、 当土壤固相组成相似时,为什么说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耕性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答:因为水在植物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1、作物需水。2、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3、调节植物体温。4、影响土壤通气性、土温以及养分形态。
23、自然界的土粒(纯砂除外)很少以单粒存在,土壤复粒或团聚体是如何粘结形成的?
答:物质和次生粘土矿物颗粒,通过各种外力或植物根系挤压相互默结,凝聚成复粒或团聚体。
24、 如何保持和恢复良好的土壤结构?
答:1、合理的土壤耕作。2、合理轮作与间套种。3、增施有机肥料。4、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5、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25、 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1、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2、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3、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4、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5、形成高产土壤。 26、 什么叫土面蒸发?降低土面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有哪些?
答: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化后水汽经地表向大气扩散的现象。 措施:中耕、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喷施保墑剂、防护林。
27、 土壤空气和大气组成有何不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大气差别表现在:1)二氧化碳含量高;2)氧气含量低;3)相对湿
度高;4)含还原性气体;5)组成和数量处于变化中。
原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体构型、土壤生物活动等。
28、土壤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其组成有何特点。
答:(1)O2、CO2、N2等组成;(2)A 土壤空气的O2含量稍低于大气;B 土壤空气的CO2含量远远高于大气,c.土壤空气水气饱和,大气水气不饱和,d.在通气不良时,土壤空气往往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作用
29、试比较土壤水的饱和流和不饱和流的异同点。
答:同:都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都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
异:土壤水流的驱动力不同(饱和流:重力势和压力势;不饱和流:重力势和基质势),导水率差异(不饱和低于饱和),土壤空隙的影响土壤(在高吸力下,粘土的非饱和导水率比砂土高)。
30、 请解释“夜潮土”的成因。
答:夜潮土即潮土,是在泛滥沉积物上经旱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土壤。
31、 影响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作物吸收能力、灌溉、降雨、地面径流、深层渗漏、温度、风速、湿度、阳光、作物的叶面积系数
32、通过质流到达根表的养分数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土壤湿度、扩散系数、植物蒸腾、离子浓度
33、影响土壤中养分离子扩散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浓度差、土壤湿度、扩散系数
3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 35、 何为“肥料三要素”?为什么将其称为“肥料三要素”?
答:N、P、K
因为它们是作物制造合成自身组织及其他有机物质的必要成分,且耗用量最大。
36、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1)能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2)可提高土壤肥力。(3)能发挥良种潜力。(4)可补偿耕地不足。(5)是发展经济作物、森林和草原的物质基础。
37、 植物对养分的主动吸收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主动运输是指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需要能量,具有选择性。
38、 植物对养分的被动吸收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被动吸收是指养分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能量,也没有选择性。
39、如何才能提高N肥的利用率?
答:1.对于需氮较多的作物宜多施,而且能充分发挥氮肥的功效。2.施用氮肥的上地上壤应
松疏,不能有积水。3.上壤不能太干旱,氮肥须随水施用。4.氮肥多易挥发,宜现购现用,宜深施不宜表施。5.最好使用缓效氮肥,以降低氮素的损失。
40、 酰胺类化合物在植物氮代谢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1、 酰胺类化合物是氮素贮存、运输形态,可以作为氮的供体。2、酰胺类化合物移一个氮后又可作为氮的受体参与氮的同化。3、酰胺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植物氮代谢的一个诊断指标。4、酰胺类化合物的形成可以解除植物体内可能产生的氨毒。
41、 如何正确施用磷肥?
答:①相对集中施用 ②早施 ③与N、K等化肥配合施用 ④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⑤施用P肥时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42、提高磷肥利用率的主要施肥技术措施有哪些?
答:1、集中施用。2、分层施用。 3、与氮肥配合施用。4、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施用。 5、重点在豆科作物上施用。6、叶面喷施。
43、氮肥施入土壤后有哪些主要损失途径,应如何防止?
答:损失途径:氮的挥发损失、氮的反硝化损失、氮的淋失
提高肥效途径:
1. 深施。2. 选用缓释肥。3.使用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4.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及不同作物和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施肥。
44、 为什么过磷酸钙与适量碳铵混合后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答:考虑到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平衡,适量的碳铵可以促进过磷酸钙的吸收
45、为什么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施用钙镁磷肥的效果有时比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还好?
答: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最主要的反应是异成分溶解。钙镁磷肥可在作物根系及微生物
分泌的酸的作用下溶解,供作物吸收利用。在ph值<5.5的土壤中,钙镁磷肥的肥效大于过磷酸钙,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所以施用钙镁磷肥的效果要好些。
46、 钾肥施入土壤后有哪些主要的固定,如何防止?
答: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
1、施于喜钾作物。2、施于缺钾土壤。3、施于高产田。4、根据钾肥的特性合理施用。
47、 为什么说尿素是氮肥中最适宜作叶面喷施的肥料?
答:①尿素不含副成分;②是中性肥料;③是有机化合物,电离度小,不易烧伤根叶;④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向叶渗入时,不易引起质壁分离;⑤本身具有吸湿性,易呈溶液态被植物吸收。
48、 为什么磷肥要强调早施?
答:①P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参与各种代谢作用的必需物质,且植物缺P的临界期一般在苗期;②植物前期至生长旺期,对P的需要量大,吸收快;③P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④P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强,再利用率高,前期吸收的P可反复利用,P的再利用率达70-80%。
49、合理施用钾肥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答:①土壤条件,原则是优先分配在缺K土壤上 ②作物条件a作物种类需K量大的如油料作物等多施,需K少的如禾本科作物少施,吸K弱的多施;b作物生育期;K吸收量多的时期,如棉花的现蕾到成铃期应多施;③与有机肥配合施用;④与N、P等肥配合施用。
50、 农业生产中施用石灰有哪些主要的作用?
答:1、中和土壤的酸性。2、改善土壤的结构。3、供给植物所需的钙素。
51、 某土壤种植一般作物时不缺钙,但栽培蔬菜时却常发生缺钙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蔬菜的需钙量远大于一般的农作物。2、蔬菜生长末期,体内钙的运输出现障碍。
52、 为什么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常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来予以补充?
答:1.补充根部施肥的不足。2.迅速补充营养。3.充分发挥肥效。4.经济合算。5.减轻对土壤的污染。
53、如何才能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
答:1. 选择适于根外施用的肥料种类。2.掌握适宜的肥液用量及浓度在适宜浓度范围内。3.选择最佳的喷肥时间。4.确定合理的喷肥次数。5.选择最佳的喷肥部位。6. 叶面肥混用要得当。
54、 缺氮和缺硫有哪些异同点?为什么?
答:缺氮:植株浅绿、基部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分枝或分蘖少,出现早衰
现象。缺硫:植物缺硫时叶片均匀缺绿、变黄,茎细弱,根细长而不分枝,顶端及幼苗受害较
早,植株生长受抑制,开花结果时间推迟,结实率低。
作物内硫的移动性较小,所以缺硫症状首先在中部以上叶片出现。
55、 复合肥料有哪些优越性
答:1、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副成分少。2、物理性状好。3、节省包装、储运和使用费用。
56、 应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施用复合肥料?
答:1、因土施用。2、因植物施用。3、因养分形态使用。4、以基肥为主的施用。5、掌握合理的用量。
57 、在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的施用有何特殊的作用?
答:①给植物提供有机和无机养分。②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③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④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增强其活性。⑤增加土壤活性物质含量,促进作物生长。⑥增强土壤酶活性。⑦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品质。
58、有机肥与化肥有哪些主要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可为作物提供养分。
不同点:化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养分单一、施化肥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有机肥:养分含量低,肥效慢养分全面,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含多种有益微生物酶、生长物质等。
59、 施用有机肥料有哪些弊端,应如何克服?
答:弊端:易造成肥效下降,利用率降低,土壤耕性变差,甚至养分比例失调,农产品品质下降。
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
60、 有机肥料和化肥相比较,有哪些优点?
答:1、有机肥含有机质多,有显著的改土作用,化肥只能供给作物矿质营养,一般无改土作用。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化肥养分较单一。3、有机肥的养分多为有机态,释放慢,肥效稳长。化肥养分释放快,肥效不持久。4、有机肥料种类多,成分复杂。
61、 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成土因素有哪些?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母质因素——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速率。
生物因素——主导因素,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推动土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