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3:48: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固定资产按照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之间的组成和变化情况,便于考核和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促使企业合理配备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效用。
(2)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分类:
A、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正在使用中的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季节性经营或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仍属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企业出租(指经营性租赁)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内部替换使用的固定资产也属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B、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已完工或已购建的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以及因进行改建、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如企业购建的尚需安装的固定资产,经营任务变更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等。
C、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多余或不适用,需要调配处理的各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分类,有利于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比例关系,便于分析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挖掘固定资产的使用潜力,也便于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3)综合分类:
A、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B、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C、租出固定资产,是指在经营租赁方式下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D、不需用固定资产; E、未使用固定资产;
F、土地,是指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G、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应视同自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3.固定资产有哪些计价标准?
答:有原始价值、重置成本和折余价值。
4.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和计算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包括以下两种:
(1)空间范围: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B、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C、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D、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2)时间范围:企业一般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需要注意的是,折旧年度并不等同于会计年度(即1月1日—12月31日)。折旧年度是从取得的下月开始到第二年的对应月份为止。因此,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起始月份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1月份,而是从年度中期开始的。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总额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均衡分摊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每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等的。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将折旧总额按资产所提供的工作总量来平均分配,折旧的具体分摊按每期资产所实际提供的工作量来计算。
11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乘以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未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改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折旧的方法。
5.简述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
答:如果后续支出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从而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则该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它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变或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的后续支出,应当属于费用化支出,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
6.举例说明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方法。
答:会计期末,企业对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应采用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价。对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应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 考虑到固定资产等资产发生减值后,一方面价值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小,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谨慎性要求考虑,为了避免确认资产重估增值和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等处置固定资产时,再转销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简述盘盈、盘亏或毁损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步骤。
答: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不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是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等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盘盈、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可先作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如何确认与计量?
答:无形资产符合其定义的前提下,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
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不同方式下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初始成本的构成也不相同。(1)外购无形资产,应按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应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3)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发生的研发支出,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发生的研发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
12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以及按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可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等。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按相应的准则处理。
2、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是否全部资本化?
答:不是。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只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资本化,否则费用化。符合资本化支出的条件是:(1)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够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3、对无形资产如何后续计量?
答:对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分为寿命能够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寿命不能确定的无形资产两者情况:
(1)对使用寿命能够确定的无形资产,按其确定的寿命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单独设置“累计摊销”科目核算。期末,如果有减值迹象的,经计算,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还应计提减值准备。
(2)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需要至少于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应计提有关的减值准备。
4、举例说明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答:例如企业将房屋等建筑屋出租、将土地使用权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殖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均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但按照国家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企业出租给职工居住的宿舍、足如房地产再转租的房地产等均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5、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何不同?
答:成本模式计量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初始确认时是相同的,二者的不同点主要是在后续计量上。
(1)成本模式后续计量:在成本模式下,应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计提折旧或摊销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采用相同的处理原则。如存在减值迹象的,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减值准备。
(2)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对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应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并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对投资性房地产无需进行减值测试。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何认定及商业实质如何判断?
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补价的标准为支付
13
的补价或者收取的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 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者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补价之和)比例低于25%的,收取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者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收取的补价之和)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则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
对商业实质的判断: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①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②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③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风险相同,金额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如何计量?
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有两种计量模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不确认损益.
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方: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 收到补价方: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取的补价
第八章 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的特征和内容有哪些?
流动负债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3)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
流动负债的特征有:(1)偿还期较短。流动负债为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必须履行的义务。(2)以流动资产或新的流动负债作为偿付手段。流动负债必须用企业的流动资产、提供劳务或举借新的流动负债来清偿。
流动负债的内容: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2.流动负债如何分类?
(1)按偿付金额是否能够确定分类:分为:偿付金额能够确定的流动负债、偿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偿付金额需估计的流动负债
(2)按其产生的原因分类:筹资形成的流动负债、结算中形成的流动负债、经营中产生的流动负债和利润分配中产生的流动负债
3.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有几种方法? 短期借款的利息有两种处理方法:
(1)利息按月支付,或虽然到期连同本金一起支付,但利息数额不大,则作为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4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2)利息按期(季、半年)支付,或虽然到期连同本金一起支付,但利息数额较大,则应按月计提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实际支付的短期借款利息与计提利息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①每月预提借款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②到期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4.应付账款采用总价法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应付账款采用总价法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购入原材料时,按不扣除现金折扣的总额入帐: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2)如在折扣期限内支付货款,应将现金折扣金额冲减财务费用: 借:应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3)超过折扣期限支付货款,应按实际付款全额: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5.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会计处理有何不同?
(1)承兑的会计处理不同,银行承兑汇票在向银行要求承兑时,须向银行交纳一定的手续费,计入财务费用。
(2)企业到期不能兑付的会计处理不同,商业承兑汇票如到期不能支付款项,应将应付票据转入应付帐款,而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支付款项,银行将替企业支付,这是应作为短期借款处理。
6.职工薪酬由哪些内容构成?“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哪些内容?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辞退福利 (8)股份支付。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方登记计提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已经形成但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
7.“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设置哪些专栏?这些专栏的核算内容是什么?
一般纳税人企业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通常应设置以下专栏: “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已交税金”。其核算内容分别为:
①“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因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