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觉教学文稿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6 7:51: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第一章 正常双眼视觉 一、双眼视觉的特点

双眼视觉优于单眼视觉之处,不仅有两眼叠加的作用,降低视感觉阈值,扩大视野,消除单眼的生理盲点,更主要的是具有三维的立体视觉。 二、视野

双眼视野:人的单眼视野在水平位上颞侧约90°,鼻侧约60°,总共约为150°,双眼视野约为180°,中间120°为双眼所共有,是可拥有双眼视觉功能的区域。颞侧30°为各眼单独所有,呈半月形,称为颞侧半月。 三、双眼叠加作用

1、定义:双眼叠加作用是指各眼所获取的信息相加而产生超越单眼的双眼视觉功能。 2、双眼叠加作用的分类(重点)

①双眼相辅相成作用,即双眼功能优于两 眼各自功能的总和; ②双眼完全或线性叠加作用,即双眼功能 等于两眼功能的总和;

③双眼部分叠加作用,即双眼功能优于两眼中的任一眼,但低于两眼的总和; ④双眼无叠加作用,即双眼功能等于两眼的任一眼; ⑤双眼抑制作用,即双眼功能低于两眼的任一眼。 四、视网膜对应点

1、特点: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2、哪些为视网膜对应点?

双眼黄斑中心凹;与黄斑中心凹同方向、等距离的点 五、单视圆

1、定义:在物理空间中刺激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的所有点的轨迹。 2、特点:单视圆上的物体在视网膜对应点成像,形成双眼单一视。 六、Panum区

1、定义:是指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时受刺激时,将产生双眼单视。这不同于视网膜对应的点与点对应,而是点与区对应。 2、特点:非对应点成像,Panum区范围,仍感知双眼单一视觉。 七、融像

1、双眼融像的定义:将各眼的像融合成单一物像的过程。 2、分类:感觉融像、运动融像

3、感觉融像的定义: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理过程,联合两眼各自获得的图像而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

4、运动融像的目的:通过两眼的聚散运动,使外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对应部位,形成感觉融像。 八、双眼视差

1、定义:在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又称视网膜视差,生理性视差。

2、分类:水平视差、垂直视差

3、特点:垂直视差不能引起深径觉,而水平视差则可以。 4、水平视差分类

水平视差分为交叉性视差和非交叉性视差。前者为物点位于单视圆之内,看起来近于注视点;后者为物点位于单视圆之外,看起来远于注视点。 九、生理性复视

1、原因:物像落在分开过大的视网膜非对应点上产生生理性复视。

2、分类:交叉性生理性复视和非交叉性生理性复视 。

3、交叉性生理性复视感知物体比注视点近;非交叉性生理性复视感知物体比注视点远。 十、立体视觉 1、生理基础

外界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上,但仍在Panum区内—点对区的模糊对应 2、分类

3、立体视力定义: 立体视力是立体视觉的分辨率,是能察觉的最小深径差。立体视力以弧秒为单位。

十一、棱镜与立体视觉的关系

1、双眼前加入BO棱镜,感觉物像小而近 2、双眼前加入BI棱镜,感觉物像大而远

? 第二章 眼球运动 一、扫视运动

1、定义:扫视运动是骤发的急速的眼位转动,能使视线快速地对准目标。 2、分类:分为随意性扫视运动和反射性扫视运动。 二、跟随运动

1、定义:眼注视一个移动物体的运动过程。跟随运动使受注意的外界运动物体持续成像于黄斑中心凹,以维持清晰的物像。 三、注视性眼球运动

1、定义:眼球在注视时出现持续不断的运动,一般约为±5分角,可达±30分角。 2、分类:注视性眼球运动分为微动、缓慢漂移、微小扫视运动。 四、阅读时有3种重要的眼球运动:扫视运动注视和返回运动。

? 第三章 不等像 一、不等像的定义

不等像是指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光学因素和神经因素。 视网膜像的大小和感受野密度之间的关系决定是否存在不等像。 二、视网膜像

1、视网膜像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眼轴长度和眼镜放大率。 2、眼镜放大率决定于矫正方法(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 第四章 双眼视觉异常的概念和检查 一、调节基础知识

1、调节需求的计算 调节需求=1/调节距离

2、分类:张力性调节,集合性调节,近感知性调节,模糊性调节。

3、眼镜对调节需求的影响

由于眼镜平面与主点之间存在顶点距离,所以戴远用眼镜看近时眼的调节需求有改变,近视眼调节需求减小,远视眼调节需求增大。 二、聚散基础知识

1、定义:为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视,获得最佳立体视。 2、分类:张力性聚散,调节性聚散,融像性聚散,近感知性聚散。 3、聚散需求的计算

聚散需求=1/注视距离(单位:米角),

聚散需求=瞳距(cm)/注视距离(单位:棱镜度) 4、眼镜对聚散需求的影响

改变注视距离时两眼视线不能通过眼镜的光学中心,产生棱镜效果。 三、调节和聚散的关系 1、调节和聚散相互联动

Δ

2、AC/A比率是指调节性集合与引起该集合的调节的比率。单位是/D。 3、AC/A比率的计算方法

①梯度法: AC/A=(隐斜1-隐斜2)/(调节刺激1-调节刺激2) ②隐斜法:AC/A=(近距离集合需求+近用眼位-远用眼位)/调节 注:计算时,内斜用“+”号,外斜用“-”号。 ③两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 四、隐斜

1、隐斜定义:两眼处于无融像状态,即一眼遮盖或两眼分离时眼位偏离。

2、隐斜与融像的关系:运动融像(即眼的聚散运动)是维持双眼视觉的重要因素,融像性聚散用于补正隐斜。

3、检查方法:遮盖法、Von Graefe法 目的,注意事项

①遮盖法检查时,为避免调节因素的影响,应使用可控制调节的视标,即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调节不足会导致高估外斜,低估内斜。调节过量结果相反。

② Von Graefe法出现调节时,被检查者常主诉分离的视标游移,可配合遮盖方法。 五、正负融像性聚散检测(重点) 1、直接检测方法

①平滑聚散检测:使用综合验光仪的旋转棱镜的检查方法 模糊点:无调节改变时的融像性聚散 破裂点:全部聚散的总和

恢复点:复像发生后重获双眼单视的能力

②阶梯聚散检测:使用棱镜排镜检测,用于不能配合使用综合验光仪的患者,如年龄小,不能表达的患者。此方法同时可以看到患者眼球运动状况。 ③聚散灵活度检测

2、正负融像性聚散的间接检查 ①集合近点:集合近点的检查是诊断集合不足的重要依据。检测时记录出现破裂点和恢复点的位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