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理论流派复习资料整理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9:39: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个体身份的独立性与生计的自主性成反比。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分工”为基础的有机结合关系,社会分工造成异质性和相互依赖两种后果,这种关系产生一种倾向于赔偿性的法律;有机结合主张维护人的个性,个体部分的个性越鲜明,社会的团结或合作越牢固,因为相互依赖的程度越高。建立在社会分工、异质性的基础之上,个体身份的独立性与生计的自主性成反比。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杜尔干对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上,他对原始宗教、尤其是早期澳大利亚的宗教礼仪和信仰仪式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写出被后来人类学者称为不朽著作的《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两个前提基础:第一,从原始宗教中,我们能够发现所有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的主要因素。在书中,他肯定了原始宗教的存在范围,即存在于最简单的社会组织的社会中,或者讲,最原始、最简单的 宗教存在于最简单形式的社会中。所以,杜尔干所谓的宗教起源,就不是指它的绝对起源,而是指我们所能知道的宗教的“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形式”。在他看来,图腾是宗教的最初形式,而存在与最简单社会——澳大利亚土著社会中的图腾崇拜,自然成为研究宗教活动的最早起的材料。第二,他认为广泛的验证可以建立理论权威,这是针对他所使用的资料与文献而讲的,因为他的研究是以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为对象,但是他本人从未去过那儿。他所使用的是文化人类学学界公认的权威性资料与文献,换言之,都已有了完善的经验证明,所以具有普遍性和有效性。

第一,宗教的定义和特征:杜尔干反对以往人们对宗教下的定义。他认为,应从两方面来界定宗教,即一方面从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上来区分;另一方面就是信仰与仪式的区分。他认为宗教就是“一整套与神圣的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的活动”。杜尔干在宗教定义中坚持两个要素,一个是神圣象征或事物的存在,另一个是与有组织的仪式活动相联系,凡是具有这两点特征——神圣物与仪式——的,都应被看做宗教,至于宗教教义并不重要。

第二,宗教的起源和本质。他反对泰勒关于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必然导致研究对象失去客观性,而科学的研究首先应当确立客体的实在性。在杜尔干看来,宗教观念产生的真正和唯一的渊源就是社会,图腾崇拜的对象或神圣事物只不过是社会力量的象征,因而,归根结底宗教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是产生宗教的原因后人不是相反。 第三,宗教的功能:他将宗教功能分为两个层次,即宗教对于整个社会和社会个体两个层次上的功能。在第一个层次上,他指出宗教的功能可归为两种,其一,宗教是集体情感与观念的沟通关系;其二,宗教是规范社会关系的手段,如增加社会道德规范的权威,使人们产生向心力,加强团结。在第二个层次是,他认为宗教能够使个人觉得更坚强,更有自信心等。 比较、分析泰勒和涂尔干各自在宗教起源问题上的解释

泰勒:泰勒认为宗教最初产生于人类的早期种族部落中,而这些种族部落成员的普遍的宗教信仰,就是对灵魂和精灵的信仰,也即是万物有灵论。万物有灵论产生的根源是原始人尝试解释两个生命之谜:第一,是什么构成了生和死的肉体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引起情形、梦、失神、疾病和死亡?第二,出现在梦幻中的人的形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人们的解释是,在每一个人身上存在某种灵魂,它可能会暂时地或永远地离开人体,如果是暂时地离开。就会造成梦境、疾病;如果是属于永远地离开,就是人的死亡。先民们开始是对人的灵魂的信仰,后来延伸到动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无生命的物体,从而形成泛灵论;泛灵论信仰发展为祖先崇拜,然后再到自然精灵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后发展为以神崇拜。

涂尔干:他反对泰勒宗教其原因于万物有灵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必然导致研究对象失去客观性。他认为宗教不是虚幻的现象,不是原始人头脑中凭空思维出来的东西,它从不表现大自然中完全不存在的事物。图腾信仰的客体不是一些动物或植物,而是某种无名的和无个性

的力量,这些力量处于这些客体的每一个之中,但又不同其中的任何一个混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图腾动物或植物仅仅是这种无个性力量可以看得见的象征,而这种力量本质上就是统治人类的社会力量。一切宗教都表现了产生这种宗教的社会现实的状况,一个事物并不是本省就有着唤起神圣感情的东西,而是投射到物体上的信仰是这种物体变得神圣。在涂尔干看来,宗教产生的真正和唯一的渊源就是社会,图腾崇拜的对象和神圣事物只不过是社会力量的象征。归根结底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是产生宗教的原因而不是相反。

图腾崇拜:图腾,北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语totem音译,意为“他是我的一个亲属”“他的标记”。一些氏族部落相信他们分别源出于各种特定的物类,因此每个氏族都以某一物类或图腾命名,通常以动植物或其他非生物的图腾命名为多。英国人类学家麦克伦南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图腾就是崇拜或原始宗教的唯一内容,原始社会的血亲群体,就是通过对图腾共同的宗教式敬意和家族血仇的义务结合成一体的。由于杀女婴而造成的抢劫婚成为习俗,这种图腾原始部落被打碎成氏族,并成为外婚制的起源。

泰勒将图腾崇拜视为宗教信仰进化的一个阶段。

弗雷泽将巫术、宗教、信仰按进化论顺序排列,将图腾视为一种半社会半宗教的氏族制度,认为图腾崇拜不是完全的宗教。 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从社会的的角度解释宗教,反对万物有灵,认为图腾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图腾崇拜的对象或神圣事物只不过是社会力量的象征,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是产生宗教的原因而非相反。

列维-斯特劳斯则认为图腾是一种分类手段,用来调整人类群体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莫斯-交换理论“全面酬报制度”: 他强调制度的功能性,使社会的整体需要一致而获得协调。莫斯发现在许多土著部落社会中普遍存在着赠礼习俗,赠送的礼物不是具体使用价值的经济性交换或商品交换,而是没有实用价值的礼仪性交换。这种习俗由三个环节构成,即义务性送礼、义务性接受和义务性回赠。1、他将具有意识三个环节的礼物交换习俗命名为“全面酬报制度”,认为这具有这种制度的社会中,相互赠礼的人就像是共享财产的“所有权”,而不断地有彼此给予、接受和回报的义务。2、这种给予、接受与回报的义务,就相当于在这些义务束缚下的人或群体所订立的一个长期契约。3、“全面酬报制度”的根本原因或深层原则是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莫斯认为社会需要这种互惠性制度以保证社会活动的进行和社会规范的建立。基本上所以的礼物交换行为都是为了建立某种社会关系,都是为了参与社会活动。交换是社会网络建立的基本要素,从事交换的个体实际上代表着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准则,个体间的交换活动按社会规则进行,同时也在强化这这些规则。交换活动产生并强化社会规范、结构。 《原始思维》:书名,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列维-布吕尔的名著选编。在该书中列维-布吕尔将原始思维与现代思维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原始思维在绝大多数场合中不同于现代思维,它是一种既不知道也不使用抽象概念的具体的思维。这种思维拥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具有神秘性质的“集体表象”,这些集体表象靠“互渗律”而彼此关联,不受任何逻辑思维规律所支配。所谓互渗律就是指,对任何现象的思维,这种现象既是它自身,又被解释为其他任何东西。这种思维对矛盾采取不关心的态度,它可容许同一实体在同一时间存在于两个或几个地方,容许部分与整体同一等等。据此作者认为这种思维可叫作“先逻辑思维”。同时,他也认为人类的思维机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思维的形式——一种是先逻辑思维,另一种是逻辑思维。因而,他表示,在涉及生产、生活方面的事物时,“原始人”是运用逻辑思维的,只是在涉及因果律和矛盾律时,才运用先逻辑思维。

功能主义学派

产生标志:1922年,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

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首先,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一次次地冲击英国的殖民体系,使得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变得越来越艰难。在此情形下,英国政府迫切希望伴随着海外拓殖而产生的人类学,能提出管理殖民地的有效办法,以维护其殖民统治。这是功能主义兴起的重要社会背景。其次,在社会思潮方面,随着进化论思想的退潮,在学术界和思想界内部,比较研究和功能研究开始盛行。这些都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功能主义学说提供了社会和思想基础。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社会原因和时代背景,功能主义理论一经提出,即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其追随者颇众。功能主义一下子成为人们研究和看待社会若干问题的主要视角和方法。

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主要论点:1、社会整体论,把文化看成一个整体,认为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2、功能分析,人类学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维系一个文化系统中所作出的贡献,也就是它的功能。3、非历史论,在方法论上,功能学派所作出的分析是一种共时性的分析,它认为对于很多习俗的历史是不清楚的,与其臆测历史,不如弄清楚习俗在当下社会中的作用,这样就能搞清楚习俗在当下的起源,也即是社会学的起源。4、尝试解释社会得以运转、维持的机制。 马林诺夫斯基

1、马林诺夫斯基除了受社会学派的影响,还受到冯特、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的影响,导致他除了关注社会、文化之外还关注个人。他把生理、心理需求看成是最基本的需求,而社会需求是次生的。他不仅探讨社会制度对人的塑造和影响,还看到个人对制度的运用,注意到个人具有能动性,并不是消极地受制度的支配。2、他的功能主义不同于其他理论,他强调的是身体的基本需要,他始终对人的本性或他称之为社会制度背后的“心理原则”保持着浓厚的兴趣。4、他将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并力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的功能的一般法则;他不反对历史观点,但是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和利用权威、详细的资料来研究社会变化的过程,他不拒绝历史,但拒绝构拟历史。他的功能思想被称为文化功能主义。5、注重田野调查,创立了一整套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规范和原则,他所提倡的参与观察成为了整个学科的共识。

缺陷:对共时问题的关注无法解释冲突和变迁;2、无法解释文化差异;3、其功能论的个人性无法解释整个社会,马林诺夫斯基强调文化的功能在于满足个人需求,而这却无法充分解释超出个人范围的生活层面。

拉德克利夫-布朗

拉德克利夫-布朗受涂尔干的影响较大,他更关心社会制度,认为社会先于个人的存在而存在,不以个人的消亡而消亡。1、研究社会现象只能从社会出发,而不能从个人心理或生理出发。2、功能是整体内的部分活动对于整体活动所做的贡献。个人不过是占据某个社会位置的个体,因此他关心人的这种社会位置即社会结构,看到的是社会的制度、结构和功能,因此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思想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思想。3、主张用自然科学的归纳方法来进行人类学研究,还强调对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比较研究,认为社会人类学就是比较社会学。4、区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认为共时性研究应该优先于历时性研究。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1、《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英国功能主义的领袖马林诺夫斯基的代表作,该书的发表与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安达曼岛人》一起,被认为是功能主义的开端。 2、该书描述了特罗不里安岛、新几内亚一带等岛屿原始人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库拉圈“交易以及巫术、仪式活动。他对库拉圈进行详细描述和研究。库拉即是指特罗不里安岛、新几内亚一带等岛屿的许多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的一种伴随着一定规模交换的礼仪性物品交换。主要的礼仪物品包括红贝壳项链和白贝壳手镯,它们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传递,

从而形成一个类似圈的交易系统,在交易中还伴随一些巫术仪式活动,这种交易就叫做“库拉”。参加库拉交易的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交易伙伴,由于每件手镯和项链都有实际价值,往往要用很多食物商品才能获得。因此,在手镯和项链的传递过程中,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物品交换。实际上,在这种体系中,人们通过馈赠由贝壳制作的手镯、项链等,来发展他们的个人社会关系,建立个人的地位和荣誉。

3、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库拉交易介于商业和仪式之间,它不是以物易物,而是严格根据风俗信仰而进行的延迟性等交换。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换方式,它彻底打破了西方经济学家对原始经济的虚构。它告诉人们,原始人不是唯利是图的小人,他们不是非到要交换不可的时候才去交换,也不是只为生活必需品才交换。

4、《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在研究方法上,开创了科学的田野工作之先河。马林诺夫斯基指出,他的研究是科学的民族志研究,即用当地人的语言来描述当地人的生活的民族志。该书中,马岭诺夫斯提出的田野工作中的两条原则受到后来人类学的重视。第一是整体论的原则,他主张田野工作不能只是猎奇,或者仅仅研究一个方面,而是对整个文化的研究;第二是主位法的原则,即人类学家自身对于实践的理解。

库拉圈:指特罗布里恩岛、新几内亚等岛屿的许多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的一种拌随着一定规模物物交换的仪礼性物品的交易圈。马林诺夫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中讲述了一种名叫库拉圈的交换仪式在当地人的生活中的意义。库拉交易中主要的仪礼性物品包括红贝项链和白贝手镯,红贝项链按照顺时针方向传递,白贝手镯按照逆时针方向传递,在传递手镯和项链的同时,还举行一系列具有传统性质的社会和巫术活动,这种传递仪礼性物品的交易,即称“库拉”。参加库拉交易的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交易伙伴,由于每件手镯和项链都有实际价值,往往要用很多实物商品才可换得。实际上,在这种体系中,人们通过馈赠由贝壳制作的手镯、项链等,来发展他们的个人社会关系,建立个人的地位和荣誉。库拉圈交换是季节性的,牵扯到海外远足旅行,正是在这种库拉圈交换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物品交换。实际上,库拉交易的主要功能就是促使上述物品交换的正常进行,仪式性的礼物交换和实物交换混在一起。在这个交换过程中,人们往往发展个人之间的关系,使邻近的民族结成一个互相关联的体系。库拉圈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交换,它已经包含了政治和文化的内涵。 日常生活的不可测量性: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学家在进行田野工作中应该注意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可计量性,因为他认为人是能动的,人不仅仅是被研究的客体,所以并不是任何人的动机都可以被约化为可观察的行为,再有,抽象出来的习俗和行为规则可能离真实生活有距离,人们未必完全在遵循这些规则生活。所以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应该强调参与观察的方法论。 《安达曼岛人》

1、《安达曼岛人》是功能能主义的领袖拉德克里夫-布朗的代表作,该书的发表与马林诺夫斯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起,被认为是英国功能主义的开端。

2、布朗在书中描述的安达曼岛人是由核心家庭的20个到50个群体组成,它们不仅没有中央权威,甚至没有地方群体领袖,所以它的社会控制是非正式的。《安达曼岛人》分别探讨了社会组织、仪式习俗、宗教和巫术信仰、神话与传说,其中,仪式于信仰占了大量篇幅。 3、该书对人类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布朗用土著人的社会关系阐发人类学的理论,明显不用于以往用某些器物、制度等事项来建立人类发展序列的方法。布朗把社会认定为事实,认为它需要独特的方法才能研究。

戏谑关系:1、由英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拉德克里夫-布朗提出,认为一些社会承认某些人或某些范畴人之间的一种特别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相互戏谑、彼此亲密的。2、在这种戏谑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戏谑、嘲弄、无礼甚至侮辱,而对方不可表示不悦,它可以说是一种“被容许的不敬“关系。一般常见于非洲,主要是在父系社会舅甥之间、姻亲之间、

交表之间。3、他对戏谑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认为在戏谑关系存在的社会中,往往形成敬畏和回避关系。敬畏和回避关系指的是,女婿与岳母或媳妇与公婆之间尽可能躲避,其特征是表现极端的尊敬或恭敬,以至于到了双方尽量避免任何接触的地步。布朗指出,戏谑或回避关系都是一种固定而稳定社会行为体系的方法,在这一体系中,互相连接于互不连接的因素得到维持和结合。

《努尔人》 1、《努尔人》一书是埃文斯-普理查德研究尼罗河下游一个苏丹人群的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其在人类学领域的代表作,也是文化人类学的经典之作,被认为真正起到了人类学认识范式更新的作用。埃文斯-普理查德则试图从非西方的民族中寻找不同于西方的特色。通过对一个没有类似于西方国家制度的非洲部落的田野研究,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即在一个没有国家和政府统治的部落中,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在这以前,马林诺夫斯基从个人需求的工具性满足角度出发,对文化进行解释,而布朗则以社会的有机体理论为依据,对社会加以分析。他创造了一代人类学家从事研究的工作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假设是主张从非西方的民族中寻找人类的共性。) 2、《努尔人》一书所描述和讨论的是一种有序的无政府状态社会组织。努尔人是位于东非苏丹的一个部落人群,主要由游牧人口构成。该书第一部分主要描述努尔人生态环境、经济生活方式、对牧牛的兴趣,以及这种兴趣是如何镶嵌在努尔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该部分是对后部分——无政府描述的铺垫,因为他认为,如果不把其所在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考虑进来的话,就无法理解这种政治制度,该部分具有生态决定论的倾向。在该书的第二部分,埃文斯对努尔人的无政府制度进行描述,主要描述了在努尔人中所存在的三种类型的关系,即政治关系、亲属关系和年龄组关系。在努尔人中,政治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地缘关系,表现为宗族体系中各级分支之间既对抗又融合的关系。与之相联系的则是他们的亲属关系,而年龄组关系则镶嵌以上两种关系中。本书主要介绍了这三种类型的努尔人群体,其中每一个群体都是一个裂变的系统,它们依照其在裂变系统中的相对位置而得以界定,并处理彼此间的关系,决定自己的行止。

3、不难看出,《努尔人》是一部带有很强的功能主义色彩的人类学名著,他仍然把文化和社会描写成为一个有机体。虽然埃文斯引入了裂变的概念,但是,裂变仍只不过是在一个社会内部的功能整合机制。

裂变原则:英国人类学家埃文斯-普理查德在其代表作《努尔人》一书中提出,该原则是在一种无国家的社会组织中被注意到的社会组织原则。在无国家社会中,人们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组成不同的世系群体,以此来确定它们的盟友和敌人,组成不同规模的群体以抗衡敌人。埃文思-普理查德认为,无国家的政治秩序正是构建在这种世系群的裂变原则上。 格拉克曼—冲突理论:

格拉克曼在曼切斯特大学创建了人类学系,形成了曼切斯特学派,该学派以研究冲突、仪式等问题见长。1、反对社会经由巧妙整合而达到平衡的观点,平衡既不是静态的也不是动态的,而是生成与一个正在进行的辩证过程。社会中存在着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原则、以及对立冲突的利益群体,社会并不是直接、巧妙地通过整合来达到平衡的,而是通过对各种对立因素和冲突的有效吸纳而达到平衡的。因此,认为,社会因为分裂和冲突而得以绵延下去。2、仪式上表达出的冲突本质上是社会原则方面的冲突,仪式不仅是在于表现团结和强化人们的集体观念和社会情感,而且还通过夸大社会各种规则之间的冲突来确认社会团结的必要。3、研究重点是探讨社会如何通过有节制的冲突表现而获致平衡的。当一个社会不能吸纳其本身制度造成的冲突时,激烈的冲突或暴乱就要发生了。4、格拉克曼虽然成功的将冲突带入事物的正常框架中,但是他仍然强调社会秩序基本上不会有所变动,因此,他也就仍然不能有效地处理社会结构变迁的问题,即社会秩序转型或解体的问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