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常识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16 18:11: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

主宰的意思。

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

为侍郎。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

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缙绅,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B.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

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

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柤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祖先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 。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

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权知开封”中的“权知”是“暂且管理”的意思。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

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

太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

事务。

6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元明清时期,一般是指会试及第者。

B.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C.邸报: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报给地方长官。唐时已有,宋始称“邸报”。

D.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古代文化背景知识题答案

1.A(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2.C(不包括“诸侯”)

3.A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4、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5.(3分)【参考答案】A 6.A(应为:大夫去世曰“卒”,士人去世曰“不禄”) 7、A,出,一般只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8、C 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

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宰指主宰、相指辅助。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宰指主宰、相指辅助。 10【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