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飞思卡尔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设计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6: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8页

2 智能车方案设计

2.1 智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比赛跑道表面为白色,中心用连续黑线作为引导线,黑线宽2.5cm。比赛规则先顶了赛道的宽度和拐弯最小半径等参数,赛道具体形状在比赛当天现场公布。车模自主识别引导线并控制模型车沿着赛道运行。在保证模型车运行稳定既不冲出跑道的前提下,跑完一圈的时间越小,成绩越好。在严格遵守规则中对于电路限制条件,保证智能车可靠运行的前提下,电路设计尽量简洁紧凑,以减轻系统负载,提高智能车的灵活性,同上应坚持充分发挥创新原则,以结构简单功能完美为出发点,并以稳定性为首要前提,实现智能车快速运行。

2.2 智能车的双排传感器循迹策略方案设计

本设计以循迹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采用双排传感器的智能车为例,辅以做了优化的直线、大弯、S弯等不同道路情况的循迹策略。经实验证明,此策略紧密结合双排红外的特点,发挥出了双排的优势,使智能车实现了以稳定为先,并追求极限速度的要求,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赛道上均有出色发挥。 2.2.1 双排传感器的优势

目前,大多数光电智能车采用单排传感器的道路检测方式,这种方式获得的道路信息少,对智能车的状态和道路的状况都不能很好地区别,造成控制上的麻烦。为了弥补不足,形成了大功率大前瞻的单排传感器的道路检测方式,这种方式检测的距离更远,能够更早地判断出道路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检测精度低的缺点,但也无法有效地区分智能车状态与道路状况[6]。

比赛的车模可选用摄像头或传感器的方式进行道路信息检测,我们的车模采用的是双排红外的循迹方式,采用大前瞻双排传感器可以得到更多的赛道信息,更早地采取策略处理,形成更好的行车轨迹。是采用复杂的摄像头方案的一种替代方式。

可以在直道中实现稳定控制,加速顺畅的能力;在S弯中以小曲线的方式前进,减少行进路线和舵机调整次数。在大弯中实现提前转弯,切内弯的效果。尤其是在转弯方面,通过前后排共同对弯道的预测,达到延伸物理识别距离的能力,从而做出提前的动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9页

作,减少由于检测距离近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上述效果。 2.2.2 传感器阵列布局

图2.1中仅以接受管示意传感器位置。

图 2.1传感器阵列布局

布局方式说明:

前排传感器伸出距离较远,小车中心偏离黑线后,会在前排传感器上产生较大偏移量。

后排传感器伸出距离较近,小车中心偏离黑线后,会在后排传感器上产生较小偏移量。

利用前后排传感器对小车偏移时不同的敏感度对小车进行控制。

为了使前后排体现出更明确的分工和采集到更远处的信息,我们把前排传感器倾斜约50°角,使前排的前瞻距离更大(28cm),更能体现出前排的优势和特点。 2.2.3 直道识别方式控制策略

1 直道识别方式

(1)采用此种方式布局双排红外,对于直道的判别方法可有以下5种物理方式,每种方式应用的时机列在表后。

第一种直道情况(图2.2)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10页

图2.2第一种直道情况

在左转大弯后,出弯时最可能出现的前后排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的组合情况。适用于左转 90°弯、180°弯。提前得到出弯信息,舵机向左转动较小角度,并在此时采取加速动作,起到弥补前瞻不足的作用。此情况在赛道的s弯出现时,不满足直道的第二种识别方式,故不会加速。

第二种直道情况(图2.3)

图2.3第二种直道情况

此情况是对第一种情况的再确认,左转大弯并经过第一种情况后,再经历此种情况,可确认无误前方为直道,继续提升小车的加速能力。控制程序由弯道程序切换到直线稳定程序。

第三种直道情况 (图2.4)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11页

图2.4第三种直道情况

此时采取直线稳定控制。由于前两种情况已经明确识别为直道,此种情况只是增加直道识别的成功率。

第四种直道情况(图2.5)

图2.5第四种直道情况

与第二种情况类似,对第五种情况的再确认,右转转大弯并经过第五种情况后,再经历此种情况,可确认无误前方为直道,继续提升小车的加速能力。控制程序由弯道程序切换到直线稳定程序。

第五种直道情况(图2.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