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0 21:55: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1.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以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
52.使酶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因素是(底物与酶的靠近及定向)、(酶使底物分子中的敏感键发生变形)、(共价催化)、(酸碱催化)和(酶活性中心是低介电区域)。
53.天冬氨酸的pI为2.98,在pH等于5的溶液中它应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
移动。
54.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被破坏。 55.蛋白质分子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0),此时它的溶解度(小)。 56.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主要由于(过酸或过碱引起酶蛋白质的变性)、(影响酸性和碱
性残基的侧链基团的解离状态)和(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57.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是双重的:(最适温度以下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和(最适
温度以上则相反)。
58.别构酶的活性与底物作图呈现(S)型曲线。
59.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Km,酶促反应速度为(Vmax)。 60.酶的活性中心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部分构成,前者决定酶(与底物的结合),
后者决定酶(打断底物的键或形成新键)。 61.已知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有:(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转座子)、(绝缘子)
等。
62.1961年Monod和Jacob提出了(操纵子结构)模型。 63.(NADPH)是用于生物合成的还原剂,它主要由(戊糖磷酸途径)产生。
64.在酵解途径的前部分,葡萄糖被(磷酸化)和(异构)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并进
一步裂解为两分子(三碳)化合物。 65.(1,3-二磷酸甘油酸)中的磷酸基转移到ADP上,形成ATP,这是酵解途径中的第一个
产能反应。
66.在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6-磷酸)被(NADP+)氧化,再经脱羧,便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NADPH)。
67.葡萄糖异生主要在(肝脏)内进行。
68.三羧酸循环主要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 69.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70.(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是三羧循环
的主要调控点。
71.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而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的(β-1,4)糖苷键。 72.在真核生物中,1 mol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作用净生成(2)mol ATP,而1 mol葡萄糖经
过有氧呼吸生成(32)mol ATP。
73.在磷酸蔗糖合成酶催化蔗糖的生物合成中,葡萄糖基的供体是(UDPG),葡萄糖基的
受体是(果糖-6-磷酸)。
74.在EMP途径中,经过(磷酸化),(异构化)和(再磷酸化)后,才能使一个葡萄糖分
子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两个磷酸三糖。
75.如果细胞中(ATP)的水平较高,则调节酶(磷酸果糖激酶)能抑制葡萄糖进入EMP
途径。
76.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然后和(草酰乙酸)结合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形
成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
77.丙酮酸的去路有(转变为乙酰CoA)、(生成乳酸)和(生成乙醇)。 7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羧酶)、(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和(二氢硫辛酸脱
氢酶)三种酶组成,其辅因子共6种,分别为(焦磷酸硫胺素)、(硫辛酸)、(FAD)、(NAD+)、(CoA)、(Mg2+)。
79.淀粉磷酸解过程是通过(淀粉磷酸化)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转移)酶和(脱支)
酶降解α-1,6糖苷键,磷酸解的好处是(产生的1-磷酸葡萄糖经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即可进入酵解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