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23 15:1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字节填充——转义字符(0x7D); 零比特填充——5个1后加0; ? 建立过程

物理链路→LCP链路→鉴别的LCP链路(PAP)→NCP链路(IP协议对应IPCP) 7、局域网数据链路层 ? 局域网的特点: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范围均有限,具有广播功能,,便于扩展,提高系统的R(可靠)A(可用)S(生存)。

? 局域网的拓扑:星形网,环形网(令牌环形),总线网(CSMA/CD和令牌传递),树形网(频分复用的宽

带局域网);

? 共享信道:① 静态划分信道 ② 频分复用 ③ 时分复用 ④ 波分复用 ⑤ 码分复用 ⑥ 动态媒体接入

控制(多点接入) ⑦ 随机接入 ⑧ 受控接入 ,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或轮询。 ?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和IEEE 802.3 ? 适配器的作用:① 进行串行/并行转换。② 对数据进行缓存。③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④ 实现以太网协议。

?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实施通信简便的两个措施:

①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不编号,不确认); ②曼切斯特编码(一分为二); 对点接入——总线型网络; 载波监听——发送前先监听;

碰撞检测(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发送的不确定性; 半双工通信

争用期(碰撞窗口)——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动态退避) 最短有效帧长度为64字节; 强化碰撞——人为干扰信号; 帧间最小间隔为9.6微秒; 8、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 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物理上星形网,逻辑上总线网; 多接口;

工作在物理层,简单地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 ?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成功发送一个帧占用信道的时间=T(帧长除以发送速率)+τ; 参数a:a?τ,越小越好,帧长度要够长; T01; 1?a第5页,共20页

极限信道利用率Smax?? 以太网的MAC层

名字指出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个资源,地址指出那个资源在何处,路由告诉我们如何到达该处; RA——注册管理机构;

OUI——组织唯一标识符(公司的); EUI——扩展唯一标识符;

适配器检测MAC帧中的目的地址是否发往本帧——单播,广播,多播; 最常用的 MAC 帧是以太网 V2 的格式。

利用曼切斯特编码来确定长度;

帧间最小间隔导致不需要帧结束定界符; 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MAC帧; 9、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 光纤扩展; ? 集线器扩展

优点:①使原来属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②扩大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缺点:①碰撞域增大了,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②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10、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

? 网桥作用(过滤)——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存储转发)。 ? 好处:①过滤通信量。 (隔离开碰撞域)②扩大了物理范围。(增大工作站的数目)③提高了可靠性。(出

现故障只影响个别网段)④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 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 缺点:①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②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缓存空间不够造成溢出导致

帧丢失)③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④广播风暴。 (网络拥塞) ? 在转发帧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 ? 透明网桥

自学习,即插即用(IEEE 802.1D)

组成:地址(源地址)+接口+时间(更新用的); 生成树算法——任何两个站之间只有一条路径。。。 ? 源路由网桥

发现帧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