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56: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流失。
10.种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各种族自然形态的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既受环境条件制约又在环境长期影响下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
(1)肤色是人类形态最一般的特征,它的变化和地理环境有关。
(2)气候对人体结构的影响,一般地说,生长于寒冷气候区的人比徨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其身体较肥大,而后者的身体趋向于细长。
(3)地理环境对人的鼻子、眼形和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亦有影响。环境对各种族的身体特征影响是巨大的,而各种族具有的特殊身体特征(黑皮肤、长四肢等)亦是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果。
(4)除此之外,社会环境对其些种族特征发展也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11.世界民族的分布 (1)分布概括:①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民族共有3000个左右。各民族的人数差异很大。汉族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占世界总人口的1/5。②目前世界上人口在一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 (2)世界主要民族及其分布
①汉族:中国(97.8%),其次在东南亚各国、美国等。
②印度斯坦人:印度(99.7%),其次在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等。 ③美利坚人:美国(99.3%),其次在加拿大、墨西哥、英国等。
④孟加拉人:孟加拉国(58.7%)和印度(41.2%),其次在尼泊尔、英国等。
(3)中国的主要民族分布: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②我国现有56各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③我国民族的分布呈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④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但汉族人口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区甚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0%~60%,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12.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1)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大多认为主要是在二三万年前,大部分由白令海峡过去,小部分可能在较晚时期由南太平洋群岛到达南美西部海岸。
(2)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从16世纪开始,非洲的黑人被欧洲人当做奴隶大量贩卖到美洲。在美洲的黑人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①第一是加勒比地区,从1500年到1850年之间,运到该地区的黑人总量达到400万;②其次是巴西,到19世纪中期,输入的黑人奴隶由350万;③第三是美国,输入的黑奴约50万,目前黑人达到3000万。
(3)西班牙人和葡萄芽人向拉丁美洲迁移: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以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便开始向拉丁美洲各地移民。在拉丁美洲的大路上,大部分国家的现居民基本上有三部分人组成,即印第安人、白人、印欧混血型人。
(4)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法国人的殖民活动开始集中于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谷地区,以魁北克为中心。英国的殖民活动集中于法国殖民地南面的新英格兰及其以南的大西洋沿岸各地。美国和加拿大是英国人后裔在海外组成的重要国家。
(5)美国城乡中的其它民族聚居区:目前在美国可称为民族省的聚居民族有墨西哥人、黑人、法国人。
①墨西哥人位于美国的南部,东西两边的边境都属于干旱的荒漠地区,除少数地方外,几乎是无人居住的地区。
②黑人民族省是美国南部利用黑奴从事农业活动的结果。 ③法国人在美国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美国东北的新英格兰各州的北部与加拿大接壤的部分,这里的法国人是由加拿大法裔居民向南扩散进入美国边境的。;二是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密西西比河口及沿海的沼泽地区,这里是过去法国人在该地实施殖民的结果。
13.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任何一个民族,很少能够完全与外界处于长期孤立的状态,而都要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接触,并受其影响,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整合。
(1)北美印度安的文化变化:传统玉米种植地位下降,玉米主食让位于面包,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出现,砖房替代土坯房,电器代替传统用器,汽车替代马车,英语普及; (2)西班牙人在拉美与印第安人的整合:斗牛传到墨西哥
(3)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美国英语、信新教的占优势,形成新民族—美利坚民族。
(4)移民与民族整合: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不同以往但规模更大的移民浪潮。 14.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1)衣:服饰受各民族聚居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如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西北地区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西南和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
(2)食:饮食文化的中西差异、国内的地区差异等等。
(3)住:不同民居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上的迥异的风格。 (4)民间文化:在物质、精神、礼仪等方面与别的民俗的差异以及和流行文化的不同。 15.民俗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1)民俗地理学:研究一定地域内各民族人民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范围内文化现象的地区差异和分布规律,探讨民俗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互关系,并阐明其形成、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
(2)民族地理学研究的意义:①促进民族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②对我国的外交政策能发挥应有的作用;③为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繁荣民族经济作贡献;④促进民族团结,开展民族教育。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是人们通过生物机能的途径把自然物质转化为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社会基础工程。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2.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包括七个方面。即:①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来源;②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③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来源;④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市场;⑤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⑥农业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⑦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二、简答题
1.农业起源的地点
(1)农业起源多元论——中国、西南亚、亚洲热带是农业的发源地;
(2)农业起源一元论——代表人物:索尔。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而中国、印度等都是其传播地区。
(3)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西亚两河流域的新月地区是动植物的一个驯化地; (4)世界动植物的驯化——一般认为狗是世界最早被驯化的动物;在长江下游,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稻谷遗存堆积层,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所在地,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所在地。因此,中国是世界上作物最重要的一个驯化中心。
2.农业的形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①人类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动植物资源,使生态环境免遭无止境的破坏,并且为了发展农业以改善自身的生活,还需要有一系列的创造和发明,使科学和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②使人类的居住范围有所扩大。③农业的出现使人口增长速度比过去大大加快。随着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人口的普遍增长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可能。
(2)农业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①狩猎与采集活动要不断的迁移,而农业活动则需要定居。农业是人们以土地来种植作物,当其获得的产量能满足其一年的基本需求时,人们自然回定居下来,改变其原来流动的生活方式;②农业活动的单位群体人数少;③农业活动群体大,并聚居于一处。
3.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农业景观是环境的镜子:①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②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
(2)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性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分布在城市周围地区,以满足城市居民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为主。 三、论述题
1.分析农业发展阶段的特点 (1)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含义: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迁移农业。目前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①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②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③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 特点:①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在居住区附近用刀耕火种办法清理出一块土地后,就用工具在土地上挖出坑穴,放进根、物进行轮种,“刀耕火种”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②农作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混合种植在一起,杂乱无章;③刀耕火种方式导致环境恶化,地力下降,因此土地需要不断更换,但都在村落附近进行,所以定居点不需要搬迁。 (2)传统农业——奴隶社会至产业革命以前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①传统农业阶段,农民经济是自然经济,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孤立进行的,是一种生计农业;②农业劳动基本上靠体力,同时也用畜力与简单的器械;③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不多,因此在农业社会里,城镇人口远远少于农村人口。
传统农业的类型:①旱作农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小麦占重要地位。②水稻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喜高温潮湿。分布地区集中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于沿海地区,还零星分布于地中海、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古巴、委内瑞拉、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③地中海农业——地中海农业是地中海气候这一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农业类型,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周围地区,还零星分布于美国西海岸、智利中部、南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农
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以及葡萄、油橄榄、果品业、花卉业与旅游业;④游牧业——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类型,分布于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游牧者放牧的牲畜有羊、牛、马、骆驼等。 (3)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①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机械化使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比传统农业低得多,专业化使现代农业的农场规模比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大得多。现代农业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同,它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所以现代农业亦成为商品农业。②现代农业的产品主要为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提高生活消费品,保证制造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顺利进行。③现代农业也在向纵深发展,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使农业社会化的程度很高。
现代农业的类型:①种植园——种植园主要是指在热带地区出现的新型的、大规模的、单一作物型的集约化农场,主要种植某一种经济作物。如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北部、中美、非洲和亚洲的一些沿海地区。②谷物农业——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专业生产谷物的农业。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欧洲等。皮包农场suitcase farm(农场主只需带个提包就可以进行其经营活动)、农业企业agribusiness(大型的、高度机械化的商业农场);③牲畜育肥农业——是一宗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五大湖以南、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波罗的海沿岸、巴西东南部;④乳品业——是适应城市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而产生的,它是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一些乳加工制品的农业。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瑞士、法国等地大城市郊区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⑤市场园艺业——是专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农业。⑥大牧场——大牧场与一般游牧业有很大不同。首先,其规模大,放牧的牲畜达到成千上万头。其次,它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放牧,而是由牧主雇佣一些牧工放牧。最后,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而是将牲畜全部投放市场。这种大牧场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的干旱地区较为流行。
2.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1)埃及——①尼罗河的影响因素:充足的水源除了每年给尼罗河带来定期的洪水,还带来富有营养的淤泥,有利于小麦的种植;②农业因素:埃及具有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③良好的对外防守环境:东有西奈荒漠,西有利比亚沙漠,北有大片河口沼泽,南有沙漠瀑布;④便利的运输条件:河运发达,在尼罗河上,往北顺流而下,往南借北风逆流而上。
(2)巴比伦——①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降雨;②水源:位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新月形地带,河水冬季来自雨水,春季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③农业方面:秋种、夏收的小麦,生长期内有雨水、河水灌溉,产量较高。
(3)印度——①有利的气候水文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的西南季风的雨水补给;②夏汛洪水给河流两岸带来富含营养的沉积物。
(4)中国——①地形上:黄土高原边缘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含矿物质多,有利于土地开垦、作物种植;②气候上:年降水量在600mm~650mm之间,气温7月平均26℃、2月平均-2℃,高温与雨季结合,利于作物生长。
3.分析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1)世界粮食生产布局
①小麦的分布:小麦在世界粮食作物中居首要地位。它的播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除南极以外,遍及世界各地。小麦是一种温带作物,主要分布区有,俄罗斯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美国和加拿大中部的小麦带;澳大利亚、印度的亚热带与热带草原区;中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
②水稻的分布:水稻是生长在温度较高、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的作物。集中产区是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特别是该气候带的大河三角洲、江河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印度的恒河流域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其次是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各地区。另外,拉丁美洲部分地区、非洲和地中海地区亦有水稻种植。
③玉米的分布:玉米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可以在世界大范围种植,各大洲高温多雨区产量更高。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特别是美国被称为“玉米王国”,其次为中国。
(2)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①棉花的分布:棉花是亚热带作物,主要生长在北纬20~40度之间的地区。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是世界棉花的主要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世界第二大棉花种植区是美国南部的棉花带,其次是非洲东北部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
②糖类作物分布:世界糖生产中最主要的原料是甘蔗,其次是甜菜。甘蔗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需要高温环境,生长期长。目前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5度之间,主要产地有南美、中美、加勒比海地区、大洋洲、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世界主要产甘蔗的大国有巴西、印度、中国、泰国等。而甜菜适合温凉的气候,以中温带地区种植最广泛,目前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度之间的广大温带地区。世界甜菜生产地区和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
(3)饮料作物分布:世界三大饮料主要是茶、可可和咖啡。茶是亚热带常绿植物,分布比较广泛,印度是世界上生产茶叶最多的过久,也是茶叶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此外还有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可可和咖啡都是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集中产于非洲西南沿海和拉丁美洲沿海地区。其中,可可主要产于非洲,咖啡主要产于拉丁美洲。巴西咖啡种植面积最大,有世界“咖啡王国”之称。哥伦比亚的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4)畜牧业生产布局:从世界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来看,除少数土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以外,畜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和国家。
4.探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按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讲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由内向外的6个农业圈。 第一带:自由农作带。它最接近于城市市场,土地用于生产不易运输和易腐食品,以蔬菜、牛奶和花卉为主。该带也可以再分为两层。内层仅靠城市,主要发展鲜嫩易腐蔬菜,外层主要生产比较便于保管和运输的土豆、洋白菜等。这一农作带在经营方式上突出的特点是集约化程度很高。
第二带:林业带。此带农民专门从事林业产品生产。在杜能时代,城市主要燃料是木材。这一代的外限,根据城市对木材的需求量而定。
第三带:作物轮作带。 第四带:谷草轮作带。谷物和畜产品轮作。
第五带:三圃农作带。 第六带:畜牧带。实行粗放式经营,之外是荒野。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假设条件很严格,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找不出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可通航河流和卫星城镇的出现会使同心圆带局部变形。
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一、名词解释
1.第一产业中的工业:①伐木业;②捕捞业;③采矿业 二、简答题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基础
(1)科学前提与基础:①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要求建造更大更快速的船只,海上航行要求有准确的定方向、定位置的仪器和适合航海需要的地图。②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