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仁宗时期寺院占田现象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3 14:12: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元仁宗时期寺院占田现象

许玲 130301010026

摘要:元朝之所以存在寺院大规模占田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佛教在当时的影响程度。上层阶级重视佛教,给予僧侣种种特权,以致于出现“僧侣地主”的说法。佛教寺院遍布各地,占有大量田产。除来自皇室赏赐和扩占民田外,也有来自汉人地主的托名诡寄或带田入寺。元仁宗时期,此种现象尤为鲜明。 关键词:元仁宗;寺院;佛教;占田;土地

谈及寺院占田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因素。其实,早在宋、金时期就有此现象。而到了元朝,这种现象只不过是进一步升华罢了。元朝上到统治阶级,下到普罗大众的信佛热潮,乃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

元朝以吐蕃萨迦派的佛教领袖世代为帝师,总领全国的佛教。元世祖忽必烈在建国时,便推行了扶植佛教的政策,还奉吐蕃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帝后妃嫔、满朝公卿文武皆对其顶礼膜拜。在当时,喇嘛僧人拥有种种特权,权势很大。江南地区,南宋时禅宗的临济宗在江浙一带盛行。元朝灭宋后,1280年,余杭径山临济宗禅师云峰妙高曾来大都,为禅宗争得继续传教的权利。天台、华严、律宗等宗派在南方各地也还有流传。忽必烈以僧人杨琏真迦(一说吐蕃人,一说西夏人)为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占有田地二万三千亩,私庇平民二万三千户,仗势勒索金银珠宝。各级僧官也都占有不等的地产,隐庇平民,不输租赋。一些僧官甚至凌驾官府,受理民讼,多方勒索,形成特殊的势力。

佛教寺院自此遍布各地,据传达数万之多。它们占有大量的田产。元世祖忽必烈敕建的大护国仁王寺,在大都等处直接占有的水陆地和分布在河间、襄阳、江淮等处的田产,共达十万顷以上,此外,还有大量的山林、河泊、陂塘。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时一次赐田即达十六万顷。顺帝时又赐十六万顷。一般寺院也都占有数量不等的田地。许多大寺院实际上是封建大地主,他们成为元朝最大土地占用者之一。

有一个很明显的记载,那就是在《昌国州图志》中有言,昌国州共有田土二千九百余顷,其中一千余顷为佛寺道观所占有。江浙行省寺院林立,占有田地数不可知,行省所管寺院佃户即有五十万余户。各地寺院还占据山林为寺产。另外,许有壬《乾明寺记》也说到:“海内名山,寺据者十八九,富埒王侯”。由此,寺院占田现象可见一斑。寺院田土山林,看似属于寺户,不为私人所有,但实际

上却被各级僧官所支配。大寺院的僧官实则是披着袈裟、富比王侯的大地主。

众多寺院所拥有的大量田产,有来自皇室赏赐,也有扩占民田所得,还有些竟然来自汉人地主的托名诡寄或带田入寺。由于元代寺院道观可免除差发赋税,所以很多汉人地主将私产托名寺院,规避差税。有的富户使子弟一人出家为僧,便可将全家田产托名某僧所有,不再纳税。有的地主将田地舍入寺院,再向寺院承佃,这样,便可不再向官府交税和不再负担差役。也还有一些地主,名义上布施家产入寺为僧,但仍与妻妾同处,占田出租,与不出家没有什么区别,但因此便可逃脱赋役和官府的一切烦扰。

元仁宗时,浙西土豪沈明仁,创立白云宗,托名佛教,强占民田二万顷,纠集徒众十万人,蓄发娶妻,自有田宅,形成一个托名佛教的地主集团。这些现象在当时其实也仅是冰山一角。

元朝时等级分层明显,特权阶层和特殊利益集团随处可见。在最高统治集团中,奢侈腐化已然成为风气。蒙古皇室和元朝政府把每年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大部分用于无节制的岁赐和“做佛事”。仁宗即位后支出更达两千万锭。

除了以上种种,元朝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也是造成寺院大规模占田的原因之一。元朝的土地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元朝统一后,把官田的一部分作为军事屯田,一部分作为官吏的职田,一部分赏赐寺院的僧侣,一部分赐给蒙古王公贵族,剩余的由政府直接招人耕种。兼并土地最凶的,首先是蒙古王公大臣。但是,喇嘛僧侣的寺院占田之广也决不在蒙古王公以下。如大都的大承天护圣寺的土地多得惊人,在文宗、顺帝时前后两次被赐予的土地达三十二万余顷。除去喇嘛僧以外,仁宗时,江南的白云宗僧侣尤为跋扈。兼并土地之风也与日俱增,引起了这一系列的困局。

中国历史上,佛教兴盛,元朝定然是最甚。元朝诸帝,为尊崇佛教,采取了多种措施:建造大量皇家佛寺,向寺院赏赐巨额田土和其他财产,封藏传佛教领袖为帝师、国师,减轻甚至豁免佛教寺院的各种赋役负担。这些措施,都有着深远影响。这似乎是寺院经济在元朝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而元朝寺院实际上就是元朝社会的缩影。在寺院中除掌权的大僧侣及其帮办外,广大的下层僧徒也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其地位与寺院的奴仆及广大贫苦农民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这些存在于寺院中的阶级矛盾,也反应了社会发展的走向。统治者利用宗教麻醉人民,巩固统治。未曾想,被压迫的人民和下层僧徒也利用佛教平等、博爱的教义来组织力量反抗。或许,一切的一切皆是大势所趋。占田现象再是严重,也有它崩塌瓦解的时候。

参考文献:

[1]陈高华.元代佛教寺院赋役的演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11). [2]赵继颜.元代的寺院经济[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5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