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细胞膜及其表面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6:4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4.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大致可以分为 、 。 25.物质穿膜运输的两大基本类型可依据是否消耗

为 、 。

26.被动运输包括 、 和 。

27.主动运输包括 、 和 。

28.和细胞膜有关的物质运输活动有两种形式,即 、 。 29.膜泡运输可分为 、 。

30.胞吞作用可分为 、 、 。 31.吞噬作用形成的囊泡称为 ,胞饮作用形成的囊泡为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形成的囊泡称为 。

32.细胞通过 的作用,认识自我和非我。细胞识别的结果将引起不同的 。

33.细胞识别所引起的细胞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 。 34. 细胞识别是以糖蛋白上的 为决定簇,由于各种细胞表面寡糖链中的

不同,使糖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象“指纹”或“接受天线”一样,能识别细胞外 ,其中 对细胞识别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细胞识别的基础。

35.正常红细胞表面有 覆盖,因而不能被巨噬细胞识别而吞噬掉。 36.巨噬细胞只能识别衰老的红细胞,而不吞噬正常的红细胞是因为衰老红细胞表面的糖链

丧失了 ,暴露出了 ,这是巨噬细胞识别的标志。 37.细胞的受体分布于 上或 内。

38. 是细胞的、有选择性地识别外来信号并与之结合而发生继发信号、产生相应

的细胞效应的结构。

39.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识别、信号传导功能都与膜上的 有密切的关系。

40. 一个完整的膜受体应包括三部分,即 、 、 。 41. 受体的作用包括两方面,即 和 。

三、判断题

1、可用荧光免疫标记技术来证明膜的流动性。( ) 2、质膜对带有电荷的分子都是高度不通透的。( ) 3、桥粒与半桥粒的形态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 )

4、亲脂性信号分子可穿过质膜,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

++

5、动物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环境主要通过质膜的离子通道来完成。( ) 四、名词解释:

1、细胞表面 2、细胞外被 3、兼性分子 4、载体蛋白 5、通道蛋白 6、主动运输 7、被动运输 8、简单扩散

9、易化扩散 10、伴随扩散 11、膜泡运输 12、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3、胞吞作用 14、胞吐作用 15、配体 16、膜受体 17、细胞识别 18、第一信使 19、第二信使 20、单运输

ATP

而分

21、共运输 22、质膜 23、生物膜 24、化学信号 25、信号传导 26、膜抗原 27、细胞质 28、细胞质基质 29. 吞噬作用 五、问答题:

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膜结构中各有什么作用? 2.试述质膜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试以钠钾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 4.简述内膜系统的区域化作用。

5.何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具何特点?以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6.细胞膜具有哪两大特性?简述产生这两大特性的分子基础。 7.简述Na -KATP酶(Na -K泵)的作用、结构及工作过程。

8.何为细胞识别?请简要说明为什么巨噬细胞只吞噬衰老的红细胞而不吞噬正常的红细胞。 9.目前较为普遍认同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是怎样的? 10.简述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11.何为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以小肠上皮细胞借助Na 梯度驱动 的葡萄糖的主动运输为例,简述运输系统的组成及运输过程。 12.简述由细胞识别所引起的细胞反应类型。 13.膜受体可分为哪几个功能不同的部位?

14.目前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什么?其可能的作用方式有哪几种?

15.对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来说,信息的跨膜传递(信号转导)有哪几种主要的信号传递体系? 16.cAMP信号通路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17.简述cAMP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 18.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19.请简述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的传递过程。

20.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信号通路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其效应部位于什么位置? 21.什么因素影响质膜的流动性? 22.简述吞噬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ACC 6~10 CBBDA 11~15 DDDDC 16~20 ADBCB 21~25 DBDBB 26~30 AAABD 31~35 CAADD 36~40 CCCBB 41~45 AAACC 46~50 BDCCA 51~55 DBBAC 56~60 ACCBB 61~65 CADDA 66~70 CCECB 二、填空题:

1. 脂类、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 2. 磷脂、胆固醇、糖脂,兼性分子 3. 亲水、膜外面,疏水、膜脂双层中间

4. 伸缩运动和振荡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运动、翻转运动 5. 膜内在蛋白、膜外在蛋白,糖蛋白、糖脂 6. ATP、钠离子、钾离子

+

+

+

+

+

7. 胞吐作用、胞吞作用、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8. 受体、有被小窝、有被小泡、内吞体

9. 离子通道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蛋白质 10.

异性和非绝对性、可饱和性、高亲合性、可逆性、具特定的组织定位

+

+

+

11.同向转运的载体、单运输的载体、Na- K泵、ATP、Na

12.相同受体间相互作用、受体与细胞表面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同受体共同连接一个大分子

13.增大、减小 14.减小、增大 15.笼状蛋白、多肽 16.能量、逆浓度 17.耗能、顺浓度

18.非脂溶性或亲水性、载体蛋白 19.单位膜、7.5 20. Na- K泵、离子泵

21.三磷酸肌醇(IP3 )、甘油二酯(DG) 22.高度选择性、转运速度快、传递量大 23.侧向扩散、旋转扩散

24.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非胶原蛋白 25.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26.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

27.离子泵、离子浓度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膜泡运输 28.穿膜运输、膜泡运输 29.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30.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31.吞噬体、胞饮体、有被小泡 32. 细胞膜表面受体 , 细胞反应。

33. 三 , 由识别导致受体进入细胞内,由识别导致黏着,由识别导致信息传入细胞引起细

胞生理生化性质和行为改变。

34. 寡糖链 ,单糖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 , 各种信息分子,唾液酸 35. 唾液酸

36、唾液酸,半乳糖基 37. 细胞膜,细胞内 38. 受体 39. 受体

40. 识别部、效应部、转换部 41. 识别外来信号,激起继发效应。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四、名词解释

1. 细胞表面(cell surface)——指由细胞的质膜、质膜外表的细胞外被和质膜内面的膜下胞质溶胶层所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还包括细胞外表的微绒毛、纤毛和鞭毛等特化结构。

+

+

其功能很复杂,与细胞的支持保护、运动迁移、识别和粘着、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应答、能量转换、分裂分化、衰老病变等多个方面有密切关系。

2. 细胞外被(cell coat)——也称为细胞被,广义的说,所有细胞膜外面的覆盖物都可以看作是细胞外被,狭义的说是指与质膜相连接的糖类物质,起保护细胞和细胞识别的作用,另外,还具有细胞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免疫应答等多种功能。

3.兼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也称为双亲媒性分子,指细胞中存在的那些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小分子或大分子。如构成细胞膜的脂类物质(磷脂、胆固醇、糖脂等)均为兼性分子,它们都具有一个亲水的极性头部和一个疏水的非极性尾部,这种分子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即疏水的尾部相互靠拢位于中央,亲水的头部则位于上下两侧与水相接触。

4.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区中分布的一类镶嵌蛋白,其肽链穿越脂双层,属跨膜蛋白。载体蛋白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是依赖该蛋白与待转运物质有专一性的结合位点,结合后引发空间构象改变而实现的。膜中的载体蛋白依其发挥功能是否直接消耗能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需消耗ATP对物质进行主动转运;而另一类则无需代谢能进行被动转运,所以载体蛋白既能主动转运,又能被动转运。,

5.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存在的一类能形成孔道供某些分子进出细胞的特殊蛋白质(跨膜蛋白)。这种亲水性的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成充满水溶液的通道,适宜的溶质分子便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故通道蛋白只进行物质的被动转运。在细胞膜上有些通道蛋白是持续开放的,而另一些则受闸门控制呈间断开放。影响闸门开启的因素有配体刺激、膜电位变化。通道蛋白对特定分子的转运速率高于载体蛋白。

6.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又称主动转运,是细胞膜利用代谢能(ATP)来驱动物质逆浓度梯度方向的运输。完成这种物质转运过程的基本条件有:①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载体蛋白:②需消耗代谢能。也可以说,主动转运是细胞膜上某些载体蛋白的基本功能,如Na、K泵就是一种典型的主动转运装置。主动转运可分为离子泵驱动的主动运输、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两种基本类型。

7.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又称被动转运,是细胞膜无需消耗代谢能(ATP)而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膜内外存在的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所具有的势能。根据所需条件不一,被动运输又可分为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和易化扩散。

8.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自由扩散,属被动转运的一种。指脂溶性物质或分子量小且不带电荷的物质在膜内外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现象。 分子或离子的这种自由扩散方式的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无膜蛋白的协助,如02、N2、C02、水、乙醇、苯、尿素、甘油及甾类激素等物质都可以该方式转运。实际上,不同种类的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的速率差异极大,即细胞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具有很大不同,如02、N2、C02和水等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而离子的通透性就较低。 9.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也称帮助扩散,属被动运输的一种。指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的两边存在浓度差以及膜中特定蛋白质的条件下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消耗细胞的代谢能,但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以这种方式通过膜的物质主要是非脂溶性的或带有电荷的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和一些金属离子。可分为单运输和协同运输(又分为共运输和对运输)。

10. 伴随运输——溶质分子与钠离子相伴进入细胞内的主动运输现象,

+

+

11. 膜泡运输——细胞对大分子及颗粒性物质如蛋白质、多核苷酸、多糖等的跨膜转运方式,细胞在转运这些物质的过程中,需要ATP供能,涉及到一些有界面的小囊泡有顺序地形成和融合。包括内吞作用、外吐作用。

12.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er-rnediated endocytosh)——需要膜受体参与的吞噬或吞饮作用,是某些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进入细胞的特殊方式,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其基本过程是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物(配体〉先与细胞膜上特殊部位〈膜下附有称为衣被的笼形蛋白〉的受体结合,然后质膜内陷形成有被小凹,进而与质膜分离形成由笼形蛋白包被的有被小泡。例如胆固醇与其载体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而成的LDL颗粒就是以土述方式进入细胞的。

13. 胞吞作用——是细胞表面发生内陷,细胞膜将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包围成小泡,

脱离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根据吞入物质的状态、性质及大小,可将胞吞作用分成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4. 胞吐作用——又称外排作用或外吐,是与胞吞作用相反的过程。细胞内合成的肽类激素、抗体、粘蛋白以及细胞消化作用后形成的残质体等均以此方式排出细胞。其基本过程是要输出的物质先由内膜包被后形成小泡,小泡再移至质膜下方,最后,小泡膜与质膜发生融合并形成一裂口将内容物排出胞外,小泡膜并入质膜上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15. 配体(ligand)——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称为配体。包括激素、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药物及抗原等,它们分别与膜受体特异结合后将导致细胞内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16. 膜受体(membrane receptor)——受体是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基的生物大分

子。膜受体是指细胞膜上分布的能识别化学信号(配基)的镶嵌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选择性地与胞外存在的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药物及抗原等化学信号分子结合,最终使细胞内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效应。膜受体大多为糖蛋白,在一种细胞膜上往往存在多种不同配基的受体,而同一种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分布的数目也有较大差异。膜受体在化学信号的传递、入胞作用、细胞识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7.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指细胞通过膜受体对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和鉴别以及

对各种化学信号分子(配基)识别或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例如巨噬细胞对细菌外源性异物和衰老细胞的吞噬活动首先便要进行细胞识别。细胞间的通讯活动也离不开细胞识别。细胞通过膜受体对化学信号的识别实际上是一种信号传递或通讯。

18. 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指细胞外的化学信号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亲水性

的第一信使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而是通过诱导产生的第二信使去发挥特定的调控作用。

19.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指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后诱使胞内最先产生的信号

物质,如环腺苷酸(cAMP)和磷脂酰肌醇、甘油二酯等。亲水性的第一信使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而是通过诱导产生的第二信使去发挥特定的调控作用。

20. 单运输——某些载体蛋白只将一种溶质分子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的物质运输方式,

它属于易化扩散的一种。

21. 共运输——载体蛋白将两种伴随转运的溶质分子同向转运的易化扩散。22. 质膜——即

细胞膜,是各种细胞的细胞质外缘均具有的一层单位膜。

23. 生物膜(biology membrane)——构成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的膜的总称,包括细胞膜(质膜)和

细胞内部构成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被膜等膜性细胞器的细胞内膜。生物膜都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