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5)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5:30: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1课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一)背景和目标

本单元的1—5课是指导学生通过亲自饲养、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从而认识蚕的生命周期。前面4课按蚕的生长和变态过程进行教学,第5课总结蚕的一生,认识蚕的生命周期。

因为养蚕活动中大量的观察、记录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因此,每节课既有当堂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任务,又有指导学生课外观察记录的任务,同时还有对蚕生长发育情况的预测。 每课大体有三个步骤。 1.过去几周观察到了什么? 2.现在的蚕是什么样的。

3.预测蚕今后的变化,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观察。

蚕的生命孕育在蚕卵中,新的生命即将从蚕卵里出生。本课指导学生观察孕育着生命的蚕卵,让学生做好饲养小蚕的物质和思想准备,以及了解饲养、观察、记录小蚕的方法。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蚕卵”,第二部分“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科学概念

.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葛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

本节在教科书中共两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蚕卵”,第二部分“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教学重点是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他们养过蜗牛、金鱼等,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自己感性认识的。教科书首先是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相关内容,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了解学生对生命周期的初始认识。第22页是蜗牛的几个生长阶段,分别是卵、蜗牛交尾、成年蜗牛和蜗牛产卵。 第一部分:观察蚕卵

本课是单元的第1课,也是学习养蚕、认识蚕的生命周期的第1课。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在学生们的眼里,生命的存在形式多数是动态的。那么静态的蚕卵是不是生命呢?相信学生们通过讨论,能把蚕卵和蚕联系起来,明白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对蚕卵的观察,重点要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 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除了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希望学生在仔细观察中,能有另外的发现,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第二部分: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这个活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我们要为即将孵出的小蚕建造一个舒适的“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为什么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呢?”“为什么要洒水呢?”这是因为蚕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比如空气和湿度。可以看出教科书在活动设计中有意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命和环境的关系。课文中学生的对话还有另一层的意思,即启发学生在养蚕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二方面内容是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在蚕卵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当外界气温合适的时候,蚕卵内部的变化在悄悄进行,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这时候,细心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从卵壳外隐约看到里面有黑色的环状物在蠕动,这就是即将出

壳的小蚕。也许还能看到刚好有小蚕咬破卵壳从蚕卵中爬出来。小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蚁蚕长约2毫米一3毫米,体宽约0. 5毫米,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

在观察蚕卵的变化时,教科书要求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日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第三方面内容是指导小蚕的饲养方法,这是养蚕活动中很关键的问题,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拿到蚕卵后可能不久就会孵化出小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小时一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教科书第23页资料介绍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主要提到了小蚕的食物是什么(第23页右下图中的叶子是蚕的食物——桑叶),怎样让小蚕吃饱吃好,怎样保持蚕房的清洁及避免受到伤害。这段资料不仅介绍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它还告诉学生:除了气温、湿度,蚕还需要另外的生活条件——食物及安全卫生的场所。 (四)教学建议

这一课教学的时间,选择在当地蚕卵即将孵化之前为宜,南方城市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蚕适于在温度范围为22 0C-}-29 0C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7 0C左右。

教学前可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蚕及养蚕了解多少,然后进人新课的学习。 1.观察蚕卵。

教师要为每组学生准备观察用的蚕卵及放大镜。为便于观察,最好每两人一套观察器材。在观察产卵时,除明确观察的任务及要求外,要教育学生细心和小心。细心指细致观察,在观察中善于提出问题。小心爱护蚕卵,不要把它弄环,因为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观察蚕卵的活动结束后,让学生预测一下,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为小蚕的孵出做准备。

可让学生讨论,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讲道:要准备住的地方、吃的东西,还要为它保暖。教师在学生讲的基础上要进行补充讲解,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最后教师要强调,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学生得到蚕卵后由于急于想看到小蚕孵出,可能会用棉花把蚕卵包裹起来,或者把把它揣到怀里,也有可能会把小蚕放到火炉旁边给它加温等。对于这些做法,教师要耐心说服学生,最好还是让蚕卵在自然状态下,自己孵化较好。因为适合小蚕孵出的时候,也正是桑树萌出嫩芽的时候,如果提前让小蚕孵出,可能会找不到桑叶喂养小蚕,小蚕便会死掉。再说,蚕卵被棉花包裹,可能把空气也隔绝了,放到火炉边,蚕卵可能会被

高温烤死。

(2)怎样饲养小蚕。

掌握饲养小蚕的方法,是这个单元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们对养蚕活动兴趣很浓,但因是初次饲养,加上饲养和观察活动多是在课外完成,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喜欢用手抚摸小蚕,把它放在手心当玩具;在换叶子及清扫粪便时,容易把小蚕弄丢;在缺少桑叶时,把一些似桑叶但不是桑叶的食物喂给小蚕吃;在给小蚕喂桑叶时不会计划及节省;等等。为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除了课堂上讲,教师在课下还要多了解学生的饲养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指导。养蚕还应注意的事项如下所述。 ①给蚕投放桑叶,叫给桑。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给桑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数量,每天可以在清晨、中午、下午放学和晚上睡觉前各给桑一次,睡前可多放一些。对4龄一5龄大蚕可适当增加给桑的次数。桑叶的数量以蚕能基本吃净为宜。如果桑叶剩得太多,说明给得多了,如果桑叶被吃得只剩叶脉,说明给得少了。

②清除蚕粪和桑叶的残渣的过程,称为除沙。为避免小蚕丢失,对1龄小蚕可以不除沙。2龄、3龄每天各除沙2次,4龄、5龄的大蚕应每天除沙1 ^- 2次。如果是用葛笋叶养蚕,因葛笋叶含水量大,会使蚕的粪便也有较多的水分,蚕盒内湿度大,要增加除沙的次数,及时清除粪便和残叶。

③蚕在睡眠期,室内要安静,光线要稍暗,不要翻动眠蚕。眠蚕蜕皮后,要到头部呈现淡褐色、爬动找食时才开始喂桑叶。刚起眠的“起蚕”,消化力较弱,要喂鲜嫩桑叶并逐渐增加叶量。

④温度和湿度对蚕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温暖和干燥的环境中,蚕吃得多,可以缩短饲养期,还可以防止病菌繁殖。1龄、2龄小蚕,最适宜的温度是26 0C^-28 0C; 4龄、5龄大蚕,最适宜的温度是24 0C-}-25 0C,相对湿度是75%左右。蚕室最忌闷热和潮湿,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一定要通风干燥;还要消灭蚊、蝇和鼠类,以免蚕受侵袭和被吃。发现病蚕或死蚕,应立即剔除,以免蚕病蔓延。

⑤采摘的桑叶如果一时吃不完,可以储存起来。储存的方法是放在塑料袋中扎紧带口,放在冰箱中冷藏。需用时,取出后要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擦净并晾干后才能给蚕吃。

⑥如果找不到桑叶,可动员学生用葛笋叶代替桑叶,但是小蚕出世就得用葛笋叶喂养。如果开始用桑叶喂养,后来再改用葛笋叶喂养,小蚕会拒绝吃食。用葛笋叶喂养的蚕,在三龄期以后,比吃桑叶的蚕的体长和体重要稍差一些,外皮颜色也要深一些。不过吃葛笋叶的蚕最后一样能吐丝结茧,也能变成蚕蛾,蚕蛾也能产卵。只不过茧较薄,产卵较少。第二年春天,吃葛笋叶的蚕蛾产的卵也能孵出小蚕。喂葛笋叶的蚕,因蚕室内湿度大,要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和残叶。 (3)怎样观察记录。

养蚕的观察记录分两个阶段。第一是观察蚕卵的变化阶段。教科书第23页有记录蚕卵变化的表格,其中很重要的是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活和温度的关系。第二是观察小蚕孵出以后的生长变化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第24页第二课的内容,了解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即从体长、吃食情况、排出的粪便、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除用文字和数据外,鼓励学生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

三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还不够强,往往观察不全面不精细,在描述时不善于用数据说明问题。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仔细、全面的观察,而且在观察中量一量、数一数,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观察记录可分别记在书中第23页和第24页。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很重要的特征,但学生在饲养过程中,不一定会注意到蚕的蜕皮。教师可让学生提前阅读第二课的内容,知道什么是蜕皮,并注意观察和记录蚕的蜕皮过程。蜕皮的记录记在第24页。

如果当地养蚕有困难,可以选择饲养其他适合的动物来代替养蚕。如果人人养蚕有困难,可以小组饲养和个人饲养相结合。 (4)教师还应该做什么。

教师还要准备比较富余的蚕卵和小蚕。因为学生刚开始饲养小蚕,极容易养死和弄丢。在学生养死和弄丢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补充,让学生的观察活动能进行下去。还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养蚕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养蚕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将持续近两个月的时间,教师一定要想法培养学生长期坚持的兴趣和能力。如果可能,教师最好与学生们共同饲养几条蚕,做好观察记录,起到示范作用。

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养蚕活动不理解,会起到反作用。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开展养蚕活动的意义告诉家长,家长的支持是养蚕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定要重视安全和环保方面的问题,并经常提醒学生不要私自外出采摘桑叶,一定要有大人陪同。不要到危险的地方采摘。不乱采摘桑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桑叶不能采摘,农户家的桑叶要征得同意后才能采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