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1:35: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四章 电力需求侧管理
学习的主要内容
1、了解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概况;
2、理解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概念,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规划和实施; 3、掌握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方法;
4、熟练掌握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方法中的负荷管理技术。
电力需求侧管理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电力需求增长速度也相应加快。我国电力供需市场环境和社会用电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用电的峰谷差明显增大,电力供需之间矛盾加大。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近年来已经出现的电力供需矛盾。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华东电网公司考察时要求: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用电、有序供电,优先保证居民用电和重要用户的用电,确保电网安全运行。2008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煤电油运工作中提出:重点要做好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项通过政策的引导,调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共享受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的系统工程,是合理配置能源资源、节约能源、缓解电力供需紧张形势的有效手段。
在目前电力供需之间矛盾加剧的形势下,加快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是资源节约的需要,环境保护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电力需求侧管理概述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理解) (一)定义 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 简称DSM),是指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
1
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需求侧管理和综合资源规划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先进的资源管理技术和规划方法。综合资源规划(Integrated Resources Plan,简称IRP)是将供应方和需求方各种形式的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资源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就是来自综合资源规划的基本思路,是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在电力资源规划上的运用,是电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即除电力供应方资源外,把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效率,减少电量消耗以及改变用电方式而降低的电力需求视为一种资源同时参与电力规划。
(二)特点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引导用户高峰时少用电,低谷时多用电,提高供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的办法,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从而缓解缺电压力,降低供电成本和用电成本,使供电和用电双方得到实惠。
它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增加能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的做法,将提高需求方的能源利用率而节约的资源,统一作为一种替代资源。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主张将资金投入能耗终端的节能(需求侧),其所产生的效益要远高于将资金投资在生产更多能源上的效益。如蓄冷空调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将冷量蓄存下来,待到用电高峰时使用(即将用电高峰时的负荷移到了用电低谷),从而具有平衡负荷,优化用能结构的优点。从传统节能的观点上看,在制造单位冷量上,蓄冷空调的效率不比普通空调的制冷效率高,蓄冷空调通常采用的冷蓄冷系统其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比普通空调所采用的蒸发温度低,其循环的效率因而较低,所以它也是一种“耗能”技术。这却恰恰反映了DSM的思想:因为用蓄冷空调的办法将1kW用电高峰的电耗移到低谷去所需要的投资远远少于建一座30万kW的火力发电厂1kW需要的投资。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供应方资源与需求方资源
为便于规划和运营管理,必须划清供需双方的资源。供需双方资源的界定和划分,是以用户计费电能表为界限。计费电表以上为供应方,以下为需求方。
(一)供应方的资源,主要包括三种: 1. 各种类型的电厂;
2
2. 外购电;
3. 电力系统节约的电力和电量。
(二)需求方资源是指终端用电领域的节电资源,需求方资源指的是用户潜在的节电资源,大体上包括:(7种)
1. 提高照明、空调、电动机、电热等设备用电效率所节约的电力和电量; 2. 蓄冷、蓄热、蓄电等改变用电方式所节约的电力; 3. 能源替代、余能回收减少和节约的电力和电量; 4. 合同约定可中断负荷所节约的电力和电量;
5. 建筑物保温等完善用电环境条件所节约的电力和电量; 6. 用户改变消费行为减少用电所节约的电力和电量; 7. 自备电厂参与调度后电网减供的电力和电量。
需求方资源的类型繁多,情况比较复杂,对DSM项目要具体鉴别,通常选择那些规划期内可实施的项目。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观点(节电)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资源观念,把节电作为资源与供电资源置于同等地位参与规划,目的是最经济、有效地利用电力资源。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规划模式,把综合经济效益置于突出地位,以成本效益为准则,以社会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协调供、需双方的贡献和利益,达到改善社会整体环境的目的。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把终端节电的实施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领域,把节电的落脚点放置在终端的具体用能技术设备上,关注的是具体的节能节电活动,防止规划与实施脱节的倾向。
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容
用户电能的需求包括电力和电量。电力是指用电能力,一般用千瓦(kW)表示;电量是指用电数量,一般用千瓦时(kWh)表示。电力系统要具备相适应的发供电能力和发供电量,才能满足联入电网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它需要有足够的装机容量来供应电力和持续不断地把燃料等一次能源转换为供应电量。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主要集中在终端用户电力和电量节约上。
电力需求侧管理包括负荷管理和能效管理两个部分:
3
(一)负荷管理------强调节约电力
通过负荷整形技术改善用户的用电方式,降低电网的最大负荷,取得节约电力、减少电力系统装机容量的效益。节约电力通常还会同时带来节约电量的效益,但它并不强调一定要带来节约电量的效益,而且有些移峰填谷技术还要多耗电量。
(二)能效管理------强调节约电量
通过用户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设备,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减少电量消耗,取得节约电量效益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效益。其中,峰荷期间运行的节电设备还可降低电网最大负荷,同时获得节约电力减少系统装机容量的效益,但它并不强调一定要带来这一方面的效益。
因此,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节电资源既包括节约电量,也包括节约电力,有时在节电资源的评价中要考虑一种节电资源可能产生的双重节电效应。
一般来讲,只要成本有效的节电资源,无论是电力还是电量都不应该放弃对它们发掘的机会。实际上,在新建电厂造价昂贵、峰期供电紧张、负荷峰谷差较大的电网,往往把节约电力置于首要地位;在装机容量比较富裕、发电燃料比较昂贵、环境约束比较苛刻的电网,更重视节约电量。
☆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用户电能需求包括电力和( ) 电能 电荷 电流 电量 五、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环境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电力公司、用户和中介服务部门等各方的作用。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电力部门发挥主体作用,电力需求侧管理强调社会、电力部门和用户三赢,都要获得效益;电力部门与用户是伙伴关系,双方地位平等。如图14.1-1。
(一)政府的作用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法制和政府的支撑,它是一个社会行为,只有在宏观调控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法制和政策等方面采取强有力手段。[差别性、惩罚性电价、
预警调控、停电、限电、居民阶梯电价等措施](见附页)
政府要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并建立相应的体制保障。在节
4
电领域实行以激励为主的政策,在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制定激励性条款。对各方在节电效益的分配上进行协调并在实施中进行监督指导。
(二)电力公司的作用
电力公司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体,与电源开发和供电一样纳入日常运营活动。
1. 电力公司明确地把节电列入工作范围
图14.1-1 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环境图
电力公司一方面要实施电源开发规划,投资于开发销售电力;另一方面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投资于节电销售效率。
2. 鼓励电力公司承担实施需求侧管理计划
凡是电力公司投资于终端节电,应与供电一样以同等利润计入电费。作为对电力公司的激励措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投资回报率应允许略高于投资电源开发的回报率。这不会使电价提高,因节电成本远低于新增供电成本。
3. 政策上要允许电力公司以激励手段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的实施 激励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对用户节电响应能力最主要的手段。激励手段主要以下几种:
(1)制订多种可供选择的电价。如峰谷电价、容量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阶梯电价、尖峰电价等;
(2)采用节电技术设备的折让销售、节电设备的免费安装、节电设备租赁、节电招标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