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20 8:56: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区教研[2018]12号

##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教育部《中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育人、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制定《##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

1

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三、课程目标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纲要》中给定了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四、课程内容

教师要根据《纲要》给定相应学段的课程目标和推荐的152个活动主题,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好主题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各学科教师可结合所教学科内容,选择活动主题。小学低年级可选用时较短的小课题开展活动。

五、活动方式

1. 考察探究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如野

2

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依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2.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3.设计制作

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柳编设计与制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

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4.职业体验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