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高中化学讲义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9 13:4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2C6H5O

-

-

w.w.w.k.s.5.u.c.o.m

→2CHOH+CO

65

-+

2-3

B.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4OH= A1O2+2H2O C.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酸化的双氧水:Fe2+2H+H2O2 = Fe3+2H2O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 + 6H + 2MnO4 = 5SO4 + 2Mn +3H2O 42.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作出的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无色试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该试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向无色试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无沉淀,结论:试液中一定含有Al C.无色试液焰色反应呈黄色,结论:试液中一定不含有K+

D.向无色试液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结论:试液一定有CO32

3+

2-+-2-2+

43.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⑤ ;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 ;氧化铜 。

4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w.w.w.k.s.5.u.c.o.m

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B.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SO3+2OH

NH3?+SO32+2H2O

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6H=3I2+3H2O D.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4

45.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6H2O晶体后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H+、Cl—、NO3— C.K+、Ba2+、OH—、I—

B.Na+、Mg2+、Cl—、SO42—

D.Cu2+、S2—、Br—、ClO—

4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Mg+2HCO+4OH

2+

— Mg(OH)2↓+2CO+2H2O

+H2O 2HCO

B.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溶液浑浊:CO2+COC.少量SO2用氨水吸收:2NH3·H2O+SO2

- -

2NH4++SO32+H2O

D.往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Al3+完全沉淀:

Al3++2SO42+2Ba2++3OHAl(OH)3↓+2BaSO4↓

47、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10mL 0.5mol/L CH3COONa溶液与6mL 1mol/L盐酸混合:

-++-

c(Cl)>c(Na)>c(H)>c(OH)

-2-B.0.1mol/L pH为4的NaHB溶液中:c(HB)>c(H2B)>c(B)

++--2-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c(A)

D.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l溶液:

c[(NH4)2SO4]<c[(NH4)2CO3]<c(NH4Cl)

48、下列离予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⑴Mg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Mg+2OH=Mg(OH)2↓ ⑵.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溶液:S+2H2O==S↓+H2↑+2OH

2+3+-

⑶.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Cl2=2Fe+2Cl

⑷.FeCl3溶液中撒入CaCO3粉末有气泡产生:

3+2+

2Fe+3CaCO3+3H2O=2Fe(OH)3↓+3Ca+3CO2↑

+-

⑸.氨水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NH3·H2O + SO2 = NH4 + HSO3

⑹.用两个铜片作电极电解盐酸:Cu + 2H

+

2-

2+

H2↑+ Cu

2+

⑺.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lCl3溶液:2Cl+2H2O

18

18

+

Cl2↑+H2↑+2OH

18

⑻.Na2O2加入到足量H2O中:2Na2O2+2H2O = 4Na+4OH+O2↑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9、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含有大量S2的溶液:Na、ClO、Cl、CO32

B.含有大量Fe的溶液:K+、Na、AlO2、SO42

++――

C.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NH4、Na、NO3、HCO3

+-―1―――

D.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的溶液:Mg2+、SO42、NO3、Cl

3+

+

5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无色溶液中:K+、Cu2+、Na+、MnO4、SO42

---

②使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NO3、NH4+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

-13

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

+-2-2-⑤能使pH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Na、C1、S、SO3

---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51.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6H2O晶体后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Na+、H+、Cl—、NO3— B.Na+、Mg2+、Cl—、SO42— C.K+、Ba2+、OH—、I— D.Cu2+、S2—、Br—、ClO— 5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B.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SO3+2OHNH3·H2O+SO32+H2O

--+

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6H=3I2+3H2O

++

D.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4

53.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中子N(不带电荷) 同位素 (核素)

原子核 → 质量数(A=N+Z)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AZX)决定原子种类 电子数(Z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决定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具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编体排表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依现据形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式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三七长主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三七短副①、主族(ⅠA~ⅦA共7个)

一零不和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ⅦB共7个)

全八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Al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Fe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

④互相置换反应

依据: 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

①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的 非金属性强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金属性或非金属 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性强弱的判断 ④互相置换反应

①、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Na>Mg>Al;非金属性,

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Si

规律: ②、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Li

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F>Cl>Br>I。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定义:以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

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一,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Cl2分子的m(Cl2)=2.657×10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

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诸量比较: 如Cl为34.969,Cl为36.966。

(原子量) 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

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Cl为35,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

的平均值。如: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

注意: 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定义: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或核素)

同位素 ①、结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特点: ②、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

③、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的原子(个数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即丰度一定)。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①、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②、存在:离子化合物(NaCl、NaOH、Na2O2等);离子晶体。 ①、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35

37

35

3712

-26

12

-27

2+

3+

-+

2+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