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2:37: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l、如何预防与治疗菌群失调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l、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为菌群失调症。

2、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正常寄居部位和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当正常菌群成员的定居部位改变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引发宿主疾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

3、致病性: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性能。 4、毒力: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5、感染:指在一定条件下,入侵的病原体与机体防御功能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病理过程。

6、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7、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称菌血症。

8、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败血症。

9、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侵入的数量不多、或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

10、带菌者:某些病原菌引起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被及时清除,可在体内继续存在且经常或间歇性地排出体外,视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个体称

为带菌者。

1l、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功能。特点是:(1)与生俱有,可遗传后代。(2)作用无特异性。

12、医院内感染:指在医院内所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活动的所有人群。 二、填空题

1.菌群失调 2.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 3.生物屏障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肿瘤作用 4.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 5.数量,途径 6.毒素,侵袭力 7.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 8.革兰阴性,脂多糖,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9.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10.类脂A,特异性多糖 11.外毒素,抗毒素 12.蛋白质,类毒素13.神经毒素,细胞毒素 14.外毒素,类毒素 15.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 16.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17.抗体,补体 18.完全,不完全 19.碱性多肽,细胞膜 20.正常菌群的细菌,隐伏的病原菌 21.患者,感染的动物 22.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 23.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24.带菌状态,健康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 三、最佳选择题

1.E 2.C 3.E 4.C 5.E 6.B 7.C 8.E 9.D 10.E 11.D 12.C 13.E 14.D 15.E 16.B 17.C 18.D 19.B 20.C 四、问答题

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

正常菌群的成员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为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之为茵群失调症。其发生机制包括:

(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菌

群失调症。

(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严重的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菌群失调症。 2、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①定居部位改变;②机体免疫功能下降;③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引发宿主疾病。

3、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

(1)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 (2)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

(3)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

(4)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外毒素:是某些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它们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强,可引起各种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

4、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1)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细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2)侵袭性酶,是指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5、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和部分G—菌 G— 存在部位 主要由活菌合成、分泌 菌体裂解后释放 化学组成 蛋白质 脂多糖、为细胞壁组分 稳定性 理化因素易使其失活

160℃,2~4h才能破坏 毒力 强,且有选择性,只与相应部位的受体结合, 弱、无选择性,各种内毒素的作用基本相同,可 临床作用特殊。根据选择性不同,外毒素可分 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为细胞毒、神经毒、肠毒素 抗原性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用于制备类毒素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较弱,不能制出类毒素 6、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皮肤与粘膜屏障:其作用主要有:①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健康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②分泌杀菌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寄居在皮肤、粘膜上的正常菌群,可通过生存竞争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抗菌物质,对某些病原菌有拮抗和抑制作用。

血脑屏障:能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人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较易发生脑膜炎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