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鉴定理论点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11: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工程测量员》(四级)技能鉴定

万。

375. 一幅1:10万地形图的经纬差为经差30′,纬差20′ 376. 一幅1:50万地形图的经纬差为经差1°30′,纬差1°

377.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其中按经纬线分幅的是梯形分幅法。 378. 编号为“J50H100100”的地形图比例尺是1:1万 379. 49F023025所代表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5万 380. 编号为“J49D005012”的地形图比例尺是1:10万 381. J50D011010所代表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10万。 382. 编号为“J49C003002”的地形图比例尺是1:25万。

383. 某点经度为114°33?45?,纬度为39°22?30?,则该点所在图幅的编号为J51。 384. 编号为I49的地形图的左下角坐标为经度108°,纬度为32° 385. J50图幅中有16张幅1:25万地形图。

386. 编号为I50的地形图的右上角坐标为经度126°,纬度为36° 387. 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即可计算出其所在的图幅号。 388. 矩形分幅方法形成的图幅大小一般不包括5cm×45cm。 389. 矩形分幅1:5000地形图图幅大小是40cm×40cm 390. 1:10000一般不采用矩形分幅。

39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通常采用矩形分幅,图幅的图廓线为平行于坐标轴的直角坐标格网线。 392. 矩形分幅图按流水号编号,及按照测区统一划分的各图幅的顺序号码;按行列号编号;以

1:5000比例尺图为基础编号。

393. 矩形分幅地形图编号一般比采用随机号编号。

394. 按照图廓西北角坐标编号时,矩形分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坐标取至0.01公里。 395. 按行列号编号,D-5代表该测区的第四行、第五列地形图。

396. 矩形分幅中按流水号编号是按测区统一划分的各图幅的顺序号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用

阿拉伯数字编号。

397. 矩形分幅中按图廓西南角坐标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

短线连接。

39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主要有模拟法和数字法。 399. 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点号与高程。 400. 在图纸上展绘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大于0.2毫米。

401. 数字测图作业模式有电子平板测图、数字测记测图、遥测电子平板测图。

402.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计算相同,只是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方法不同。 403. 按照1/2基本等高距加密的等高线是间曲线。

404. 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27 、28、29、30、31、32米的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30。

405. 等高线一定是闭和的连续曲线;同一等高线上的点的高程相等;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

交。

406. 在丘陵地区,1:1000地形图一般选取1.0米作为基本等高距。 407. 间曲线和助曲线用于首曲线难以表示的重要而较小的地貌形态。

408. 地形测量时,为保证测绘质量,对地形点间距的选择一般是根据比例尺和地形确定的。 409. 根据比例尺精度的概念,测绘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量距精度只需达到?20厘米。 410. 影响地物测绘精度的因素有视距长度、控制点精度、仪器精度。 411. 1:500地形图测绘时,碎布点测量地物的最大视距长度是80米。 412. 地物测绘时,在控制点设好站后,应对相邻控制点进行检查。

25

《工程测量员》(四级)技能鉴定

413. 建筑施工控制网常采用的形式是方格网。

414. 对于地势平坦,通视条件比较困难的地区,建筑施工控制网常采用导线网。 415. 柱子基础施工测量包括开挖边界线放线、高程测量、模板定位。 416. 建筑物基础施工测量包括基础墙标高测量、基础放样、基槽抄平。

417. 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控制测量、细部放样、竣工测量、变形监测。

418. 布置建筑基线应遵守的原则有建筑基线要与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建筑基线定位点不应

少于三个;建筑基线点应通视良好。

419. 布置建筑方格网应遵守的原则有建筑方格网主轴线应布设在厂区中部;建筑方格网边长尽量

是5米的整倍数;控制网应有唯一的起始方向。

420. 建筑物可以依据已有建筑物、建筑方格网、测量控制点进行定位。 421. 厂房矩形控制网可采用主轴线测设法进行测设。

422. 为保证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建筑施工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

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423. 在建筑施工中,首先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建筑物轴线,然后以此为基础测设建筑的细部。 424. 水下地形测量包括水深数据、水位数据、平面定位数据。

425. 水下地形测量的特点有动态测量,不可重复;同步获取平面、高程数据;平面、高程数据分

别采取不同方法获取。

426. 水下地形测量平面定位可以采用方向交会法、极坐标法、GPS法。 427. 内河及湖泊一般不采用验潮站平均水位作为深度基准面。

428. 测绘水下地形图时,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一般是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测得的。 429. 水下地形点测定的精度,取决于定位、测深、水位观测的质量以及三者的同步性。

430. 地下工程测量的特点有:控制测量形式单一;一般采用低等级导线指导施工,高等级导线进

行验核;施工阶段一般采用支导线,误差累积大。

431. 地下控制测量的特点有:敷设成支导线,以重复测量实现检核;导线采取分级布设;导线形

状取决于隧道的形状。

432. 地下工程测量的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应布设成导线网、GPS 网、三角网。 433. 对于曲线隧道,洞内导线应进行导线角度、边长检核。 434. 地下工程由于施工面狭窄,控制测量常采用导线形式。 435. 道路初测时,一般包括导线、水准、地形图。

436. 道路中线测量时,道路中桩可分为道路控制桩、一般中线桩、加桩和断链桩。 437. 道路定测得主要工作是放线、测中线和测纵横断面图。 438. 线型工程在线路上设计有曲线处可不布设的平面控制点。

439. 定测是在初步设计基础上,将纸上定线的路线方案进行实地放线。

440. 施工技术设计是根据定测所取得的资料,对线路全线和所有个体工程做出详细设计,并提供

工程数量和工程预算。

441. 管线中线测量主要工作内容是测设管线的主点(起点、终点和转折点);钉设里程桩;钉设加

桩。

442. 管道施工测量中,测设坡度控制标志有坡度板法和平行轴腰线法。

443. 管线施工高程控制测量临时水准点应根据三等敷设,临时水准点间距,自流管道和架空管道

以200m为宜,其他管道以300米为宜。

444. 地下管线测量中用距离交会法栓出管线点位实地示误三角形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5米。 445. 管线工程测量主要包括管线中线测设,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带状地形图测量,管线施工测

量和管线竣工测量等。

446. 建筑施工变形监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工程安全。

26

《工程测量员》(四级)技能鉴定

447. 物体的自身变形主要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

448. 工程变形的客观原因有:建筑物自重;建筑物结构差异;周边施工影响。 449. 变形监测的目的包括:安全监测、为科学实验服务、积累资料。 450. 变形监测是对监视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451. 变形监测中,对高层建筑物水平位移的观测采用交会法。 452.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时,应选用的仪器型号是DS1和铟钢尺。 453. 变形观测包括建筑物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和倾斜观测。 454. 变形监测网一般由两种网、三种点组成。

455. 变形观测要求仪器固定;人员固定;观测线路、转点、测站位置固定。

456. 变形监测的特点是要对监测点进行周期观测,每一周期的观测方案如监测网的图形、使用仪

器、作业方法乃至观测人员都要尽可能一致。 457. 测量资料的搜集包括测区已有控制点情况、测区已有地形图、测区自然地理状况和交通条件。 458. 测量资料的搜集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资料准确性;资料现势性。 459. 测绘设备包括外业设备和内业设备2大类。

460. 控制测量资料收集包括控制网图、成果表、点之记。

461. 在面积较大的测区布设新控制点时,一般先在图上选取,再到实地确定。

462. 仪器设备需要经过标定和校验才能用于正式测量;外业测量人员需持测量作业证;测量前应

编制测量技术方案。

463. 从已有地形图上可获取的信息中包括控制点坐标系统、测区位置、居民地分布。

464. 测绘技术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遵循国家、行业或地方的相关标准;根据作业区实际情

况和资源条件,选择最适用的方案;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465. 数字测图外业仪器准备包括:全站仪、棱镜及记录器;电子平板及测图软件;水准仪、标尺

及记录器。

466. 测绘方法不同,选用的测绘设备也就不同。

467. 仪器设备需要经过标定和校验才能用于正式测量。

468. 选择导线控制点时,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视线超(或旁离)越障碍物的高度(或距离)

不宜小于0.5米。

469. 测距边点位的选择,应考虑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的需要,点位可不避开太阳的干扰。

470. 测距边点位的选择,应考虑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的需要,点位应离开高压输电线不小于20米。 471. 水准点不应选设在地势隐蔽、通行不便处。

472. 永久性控制点,为了便于保存在冻土地区埋深不得浅于冻土线以下0.5米。 473. 全站仪视准轴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474.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几倍中误差作为允许误差的2倍。 475. 测距误差通常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其精度。

476. 测量误差来源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影响。

477.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系统误差的数值和正负符号固定不变或按某一固定规律变化 。 478. 在控制点选择时必须旁离障碍物一定的距离是为了避开旁折光对成像的影响。

479. 在进行角度或水准测量时,为了使仪器成像清晰减少误差,必须采取的措施是选择最佳的观

测时间。

480. 在进行测量时,读取仪器读数时必须消除视差。

481. 在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时,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方法不能减弱垂直折光影响。 482. 在进行测量时,读取仪器读数时必须消除视差。 483. 2C误差是指照准轴误差。

484. 当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偏离中央超过2格时,要重新整平仪器重新观测。

27

《工程测量员》(四级)技能鉴定

485. 目标偏心越大,距离越短,偏心方向与测站方向的夹角成90°时,对观测方向值的影响越大。

486. 在水平角观测过程中,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一定距离、选择不同时间段进行观测、选择最

佳观测时间能减弱大气水平折光影响。

487. 利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水平角,可以抵消仪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488. 测量了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分别为:d1=136.46m±0.015m,d2=960.76m±0.025m,比较它

们测距精度的结果为d2精度高。

489. 某导线全长789.78米,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为-0.02米、0.09米,则导线全长相对闭合

差为1/8566。

490. 钢尺尺长名义长度大于实际长度使测得结果增大。

491. 在电磁波测距过程中,固定误差有:仪器加常数测定误差、仪器和棱镜的投点误差、周期误

差。

492. 测距作业时,避免有另外的反光体位于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 493. 在水准测量测量中,通过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i角对高差的影响。 494. 在水准测量中,仪器下沉使高差增大。 495. 在水准测量中,水准尺下沉使高差增大。 496. 在水准测量中,水准尺倾斜使读数增大。

497. 在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可消减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498. 前方交会的交会角应大于30°并小于150°。

499. 在前方交会计算中,由于测角误差,通过两个三角形求得的两组坐标不相等,测量规范规定,

交会点最大位移量应不大于测图比例尺精度的2倍。 500. 前方交会时最少应进行3站角度观测。

501. 前方交会的基本计算公式,常被称为前方交会的余切公式。

502. 应用前方交会的余切公式时,必须注意A、B、P三点位置关系,即A、B、P是按逆时针依次

编号的,同时还必须保持A点对应的α和B点对应的β。

503. 在进行后方交会时,置镜点位于三个已知点的外接圆的圆周上时解不出正确结果的危险圆。 504. 在进行后方交会时,未知点应离开危险圆的距离不得小于该圆半径的1/5。

505. 在进行后方交会时,选择计算图形时交会角不能太大或太小 ,交会角应在20°~160°。 506. 后方交会时应进行4个方向观测。

507. 在进行后方交会时,未知点尽量选在已知三角形内。

508. 在定位工作中,可能由于卫星被暂时阻挡,或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引起卫星跟踪暂时中断,

使计数器无法累积计数,这种现象叫整周跳变。

509. 由于卫星钟与接收机所处的状态不同而引起卫星钟与接收机钟之间产生相对钟差的现象称为

相对论效应。

510. 利用两台或多台接收机对同一组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时,可以有效的减弱电离层折射的影

响,所以在短基线上用单频接收机也能获得更好的点位结果。 511. 星历误差误差不属于跟GPS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512. 在精密定位测量中,卫星高度截止角宜选在15°左右。 513. 实地选点的任务是确定最适当的点位。

514. GPS测量测量时,GPS点应选在对天空通视良好,高度角15°以上不得有成片障碍物阻挡卫

星信号;GPS点应选在远离无线电发射塔,其距离不宜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宜小于50m;观测期间,不得在10m以内使用对讲机。

515. GPS选埋成果包括GPS点位分布图、GPS点之记、委托保管书。

2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