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1 8:22: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难点:探索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第六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62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在探索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第七课时 课题:约分
教学内容:第65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掌握约分的一般方法。 2.理解“约分”、“最简分数”的概念,学会约分的数学形式。 3.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掌握约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找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进行熟练的约分。 第八课时
21
课题: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第68页例1、6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经历借助集合图,直观感知和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掌握找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分析、交流等探究活动,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找10以内两个自然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九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70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求正方形的边长及其最小值。 2.经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阅读理解、画图等方式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在操作、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将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
22
第十课时 课题:通分
教学内容:第73页例4,74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并掌握通分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4.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会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 教学难点: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十一课时
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第77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23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单元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形,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形,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点:通过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