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地名文化探析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9:23: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太湖县地名文化探析

摘要: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区的标记。地名作为词汇学的一部

分,它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社会文化现象。本文以太湖县10镇5乡174个行政村地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两方面探析太湖县地名,结合太湖县相关的文化背景,分析总结太湖县地名文化在当今的价值应用。

关键词:太湖县地名;语言特征;文化内涵;价值应用

The Analysis of Taihu County Names Culture

Abstract: It is a specific geographic entity referents, is a symbol of certain area. The

names as part of vocabulary, it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it is the social cultural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es Taihu County names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174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Taihu County a total of 10 towns and 5 villages. Mainly from Taihu County names in the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pronunci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aihu Count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to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value of the piace name culture in Taihu County.

Key words: Taihu County names; linguistic features; cultural connotation; value

application

一、前言

(一)太湖县地理与历史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东与天柱山相对,南与庐山相望,是安徽省安庆市下的一个县城。位于东经115°45'至116°30'和北纬30°09'至30°46'之间。东连潜山、怀宁,南接望江,西南连宿松,西

1

接湖北蕲春、英山,北临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约57万。全县共有10镇5乡174个行政村。

太湖县在西汉时为湖陵邑地,属于庐江郡。东汉时入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立太湖左县,属晋熙郡。上古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南朝宋、齐时,称南方地区为“蛮左”,蛮左之县为“左县”。太湖左县,就由此而来。南朝齐建元二年(480),设龙安郡,辖太湖左县和东陈县。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废龙安郡和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隋开皇三年(583),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开皇十八年,晋熙县友改为太湖县,去“左”字,属于同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又设为青城、荆阳二县,三年后废青城县与荆阳县合并为荆阳,第二年又废荆阳县为太湖县,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二)太湖县县名由来

太湖,太在古汉语中有时与泰、大通用,太湖即大湖之意,因此,太湖县可以说是以湖为名。据《南畿志》记载:因其地有大湖,故名。《清史稿》亦记载:“太湖旧与小湖五,并湮”。即太湖县之大湖与五个小湖相连,一起被填塞了。《太湖县志》载:所湮五湖,名为小湖、大湖、仰天湖、黄里湖、陆钟湖。

太湖县还被誉为状元之乡,太湖县人们素以“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为骄傲:在古代科举考试之中,中状元的有3人,中文武进士的有82人,文武举人有342人。元朝元统年间,黄信一殿试第一(状元);清嘉庆元年(1796)和道光九年(1829),赵文楷和李振钧都被钦点为状元;嘉庆七年,县一榜得三位进士:李振翥、李长蓁、王廷元。

二、太湖县地名的语言特征

(一)太湖县地名的结构特点

地名从构成上来分析通常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是识别个体地名所属类型的标志”

[1]

,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分类,用来指称某地的地理性

[2]

质和地理类型,而“专名”则用来表示某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

是用来区别同类地方的不同个体,包括该地在命名时代的某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太湖县地名词语结构包括专名和通名,太湖县地名词语结构形式主要有三

2

种,即“专名”形式、“专名+通名”形式、“专名+通名+通名”形式。对这三种语词构成形式的分析如下: 1、“专名”形式

此种结构形式的地名为:只有专名没有通名的地名。这种形式的地名包括两类:一类为命名之初即无通名且无法补出通名的地名;另一类为用名过程中省略通名,但可以补出通名的地名。例如:

望天 莲花 白银 刘羊 大石 茶安 弥陀 柳林芦花 歇凉树 灰窑头 祠堂边 大河东

2、“专名+通名”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的地名为:专名后加上一个通名的地名。这是太湖县地名中最为常见的语词构成方式,也是太湖县地名中三音节地名的主要构成方式。这种构成形式地名中的通名除行政通名“乡、镇、村”外,还有人文类地域通名“屋”“家”“铺”“庙”“店”等,自然地域通名“岭”“河”“畈”“湾”“山”“冲”“坂”“塆”“塝”“坳”“沟”“石”等。例如:

杨屋 汤家 毕岭 刘畈 汤湾 龙山 下塆 流水冲 占兴冲 黄泥塝 秋潭寺 李杜店 棋盘石 马蹄铺 枫树沟 五星庙 吕桥河 白乐山

3、“专名+通名+通名”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是在地名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名在原有的“专名+通名”结构基础上形成的,而原有的“专名+通名”则结合起来相当于专名出现。太湖县这种结构形式的地名大部分都是“姓氏+家+通名”和“专名+通名+行政通名”形式,例如:

何家屋 月峰岭 胡家沟 李家咀 蒋家塆 许家塝 舒家岭 新屋湾 朱家冲 斯家畈 孟家岭 孙家坂 毕岭村 乔木寨村 香茗山村 刘家祠堂 曹家老屋

表1 太湖县地名词语构成状况统计表

形式 专名 专名+通名 数量 32 241 总占比例 7.5% 56.5%

3

专名+通名+通名 154 36%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湖县地名大部分都带有通名,而且太湖县地名中通名类型丰富,可以分为自然地域通名和人文地域通名两大类,蕴含着丰富的地名文化内涵。

(二)太湖县地名的语音研究 1、太湖县地名的音节特点

双音节词的大量涌现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词汇的重要区别之一,这一区别对于地名同样适用。现代汉语词汇具有单音节不断向双音节发展这一趋向。游汝杰曾指出:“现代汉语的词汇在数量上是以双音节占优势的,但是从历史上看却又一个从单音节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历史地名也可见一斑。”

[3]

地名作为人

随着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地名词也逐渐由单名转变为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如古代的“江”为今天的“长江”,古代的“河”为今天的“黄河”。

本文所研究的太湖县地名音节状况如下:

双音节地名:牛镇 三村 弥陀 望天 下塆 马庙 大山 花园 白银 三音节地名:晋熙镇 龙安村 晋湖村 好汉村 桥西村 江塘乡 何墩村 马嘶铺 朱家塆 辛家坳 毛家岭 许家塝 严家洲 程家岭

四音节地名:花亭湖村 香茗山村 佛图寺村 乔木寨村 大石岭村 汪家新屋 田祥嘴村 龙潭寨村 穆家凉亭 王家老屋 蔡家新屋 铁家铺岭

表2 太湖县地名音节统计表

双音节地名 三音节地名 四音节地名 数量 70 320 37 总占比例 16.4% 75% 8.6% 本次收集的太湖县地名中没有单音节和五音节及其以上的地名,由各音节地名在总地名中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三音节地名在太湖县地名中占绝对优势。这些三音节地名主要为“双音节专名+单音节通名”和“单音节专名+单音节通名+单音节通名”的形式。不仅专名、通名完整而且音节数少,既具有区别性又便于交际,因此使用得最广泛。

4

2、太湖县地名的平仄

现代汉语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这就是现代汉语在语音上具有了此起彼伏的美感。我们把阴平、阳平归为平声,上声、去声归为仄声,平仄相互配合就形成了平仄之美。地名作为词汇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然也具有平仄之美。现将太湖县地名平仄状况归类如下: 双音节地名(70个)

平仄相间:望天、下塆、桃铺、刘畈、黄岗、下围、九田等29个,约占42% 平声相连:莲花、沙河、龙湾、江塘、花园、卓家、林冲等39个,约占55% 仄声相连:马庙、李杜,共2个约占3% 三音节地名(320个)

平仄相间:桃铺村、龙寨村、马蹄铺、马家咀、博士湾等55个,约占17% 平声相连:龙安村、汪家冲、花园河、陈家岭、董家屋等230个,约占72% 仄声相连:隘口岭、赤土岭、马畈村、界岭村、李杜村等26个,约占8% 由于四音节地名(37个)很少,对研究结果影响不大,故此处不作具体分析。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太湖县地名音节中平声占绝对优势,平声音感强烈,响亮有力,平声相连不仅顺口而且发音饱满悠远,所以在地名使用中最受青睐。而仄声音较短,音感较弱,显得沉郁压抑。 (三)太湖县地名的语法特征 1、太湖县地名的词性特征

太湖县地名按词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名词:观音 好汉 花亭湖 香茗山 新仓 桃铺 动词:前进 创业 马嘶 东升 望天 惠民 形容词:清平 乐盛 幸福 安乐 太平

表3 太湖县地名词性统计表

词性 数量 总站比例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