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宗谱--忠孝堂(原为爱莲堂)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5:39: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忠孝堂周氏宗谱

公元1993年(修订版) 一.排班用字 立 廿一世 经 廿五世 恒 廿九世 治 三十三世 心 廿二世 纬 廿六世 保 三十世 家 三十四世 正、克 廿三世 济 廿七世 恩 三十一世 乃 三十五世 明 廿四世 华 廿八世 泽 三十二世 昌 三十六世 二.弁言

吾族谱牒清光绪间族祖益三公、浩渺公次第修创成谱。明国二十六年续修,本通铺之意,七七卢沟桥事变,战祸兴起,家乡沦陷,敌寇肆虐荡产离析,谱帙散佚无存,联明叔慨叹尤深尝谆谆嘱余曰,昔年心血,付之煨烬,其累世书香,忠孝悌传家,亲亲长长,不可无谱,汝当倡议修之,未敢竞辞其。修谱以来至今八十九年矣,多数族人不知自己支系房下经阖公议,重修宗谱修纂者弟立南公立亚公立梧公立中公,编纂者叔增尧公协修者族祖仪文公。走访四方,觅得残谱一部天佑也,修谱之难者世绪也,年湮代远,无法稽考寻家耄访遗老寒暑无间,孜孜弗倦,阅其谱者,当思修纂之苦心也。

世系不明不书,没有男孩只有女孩,招婿养老女婿改名换姓,赡养终身永不改者事宜徒权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男女都一样明文规定一样看待。

居淮七二公与兄七一公,早有合谱之议,谓有难合之处,其议遂罢,今复提议合为一谱矣,家乘修明支系攸分长幼有序,孝友烟睦之风,世世永传致仕他乡,迁居外地疏略,遗漏者嗣后重修时增订补辍之,统宗有绪也,是所希焉,谱事告成用记始末亦修纂者之幸也。

壬申年孟秋天清节廿一世孙存祥谨识

三.周氏续谱序

编修宗谱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已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虽无某一组织倡议扶持,但这一活动在民间仍延续不衰,这种现象说明了宗谱文化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某些科技方面在近代虽先进与我,但在人文伦理上却远不能与我相比,他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寻根,而我中华民族却早在这个自由王国里翱翔了。

我族从元末由苏州阊门迁来淮阴,历时五百余年,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晚清之际有南清河支谱两部七卷存世。

民国27年(1938年)先辈诸公曾再次修谱历时两年徒步千里跋涉数县草谱将成不幸日寇侵华资料全部散失致事无果。

随着星移斗转人口日益增多,驻地不断迁徙,每有五服近亲互不识面;孙袭祖讳,三代共排一字,长晚失序,伦理紊乱等现象产生,这是有损中华民族文明风尚的。

当今幸喜光风霁月之日,百业具兴盛世之时,炎黄子孙在为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族人倡议修谱,真乃适逢其时,近年来全国各地敬宗睦族而修谱已蔚然成风,都是为水

源木本,上报先人之德,春露秋霜,上启后之思,我等亦于1989年元月,长次两房相聚决定纂修续谱,以统其系,族中老幼积极赞同离退休及在职者损资相助,经三年的努力,续谱即将问世。但此次修谱由于间隔太久,中间又经社会的多次劫难。可参考的文字实难找,能提供资料的老人相续辞世又加修谱者多为年老体弱之人,且经费又受限制,未能深入查访,致使一些支系应为地址不详未能写入续谱,实为憾事。

付印之前敬书数语以寄后秀,下次修谱请尽可能的考察补齐,勿效我等。文字粗俗,不堪言序,聊述其事以记之。

廿世孙增尧谨记 四.周氏续修族谱序

古云木本水源弥深追远之道,世经人纬恪循继序之伦。家有谱、县有志、国有史一理也。族谱者载世系之流传,明宗派之远近,序昭穆之清白,别人伦之尊卑亲疏。族若无谱,年深代远可致世系不明,班辈难分。或以祖孙叔侄称兄弟,或以同宗同族为路人,更难免犯讳重名之误,故族谱之作非可少哉。历世久远当在续修亦理之当然也。

周氏乃汉族中大族之一,代有伟人贤士载入史册。系出于姬乃轩辕、后稷之裔,泽起汝南。原籍苏州阊门,自元末世乱始祖七二公与兄七一公迁来淮阴旧县(据说还有七七公)迄今已有六百三十余年传二十几世之多,族众丁广,子盛孙繁,散居中华各地。若无家谱,欲溯支派之源流而茫然不清致犯祖宗之名讳则惑然不省,贻误之大,岂可言哉。

世事沧桑,一九七八年后大地回春,编志修谱蔚然成风,水源木本,上报先人之德,秋霜春露下启后嗣之思,吾侪久蓄修谱之意而今时济愿遂,加之联弟叔在世之倡勉,余兴携草谱走访四方,欣逢码头心武侄芷有族谱一部,给三次修谱极大地帮助,幸甚、慰甚,后由五里存祥兄继续走访倡导,在五里多次集会,议定将惟清公、惟洁公两支分谱合而为一,会后各分支代表按时将本支谱稿送交总编,由专人负责整理,按支派源流昭穆名讳、职务、文凭、婚配一一为之实录即使历世深远以谱稽查,可展卷了然,亦可慰先人数十年未了之愿。吾等虽有志于此,终因客观条件之限,疵漏之处在所难免,尚待后嗣来览充实完善。 廿一世孙立南敬书 五.周氏续谱跋

家谱重修子孙不忘所自也,退离休在职诸公热情自助,弟立中独自承担接收事务,各地支系往来频繁侄心乾邰徒凤伉丽不厌其烦,徒凤女士,养疴服药如往日,殷勤款待为成谱之助力也,古来仁人孝子,未有不以叙昭穆为急务也,筹修宗谱,历时三载始成,壬申七月集议付梓,族祖以林公奋然承包刊印,越年余而未成,公因考虑欠周筹划欠妥,稽延四肙置,族人望谱成殷,印璞叔年近耄耋,奋激其事,爰商於众,协同作仁族祖乘自行车跋涉百余里,接洽印谱事宜,约三月而谱成,竣谱之功於此传信矣。族谱续修未筹分文,来往招待立中弟花费千余元,印谱经费悉凭售谱修谱诸公力艰辛,熬心血,有损经济而不惜不辞其瘁克竟其志,亲亲长长,敦宗昭族虽然也,则些少为私利,为赚钱等谗言诽语,亦难免也。此功此过,此是此非望族人正视之。

七一公谱,未有按照统一式样填写,世系紊乱接绪较难,权宜根据来谱整理,袛有以恒公支,世系分明,至于羽青公,又公,静公,徒廿一世起,支系无法接续,惟有暂付图后。

癸酉年季春廿一世孙存祥跋

六.家训

处世之道首在律己,尊老爱幼德人之本,待人要谦虚和气不可盛气凌人,处事要公平合理,最忌悖理徇情不可无防人之心,不可存害人之意,举止要大方言谈要审慎,面认者必非善类,怒目者未必歹人,常以德高望重为人师,莫与蛮横无理人为伍,纯厚不是愚蠢,狡猾并非聪明,真诚感动金石,怀疑满眼仇人,学会与性格不同人共事,习惯于在逆境中生存,忍耐不是屈顺谨慎并非胆怯,安不忘危免遭意外之变治不忘乱疑消不测之灾,遇事镇定自若能转危为安,临难惊慌失措易罹不实之祸,以德处邻守望可以相助以文会友能收取补短之力,莫因小事疏挚友,莫为新怨忘蓓恩,见富贵而作谄媚之态者最可耻,见标志人而生淫欲之念者顶下流,男女共事言语要有分寸,行为要有尺度,需防人言可畏恤孤怜贫必有厚福,仗势讹人后患无穷,富贵不可癫狂贫穷不可失志,须知富贵无种贫穷无根,喜怒不形于色胸有城府,忧戚不见于而度量宽宏有事与人商量不能固执己见偏听只黯,普听之明与人相争,应反躬自问理短是否在我,人言不可亲信需防别有用意,鸡肠鼠肚,不能办大事蛮横粗野终必乱大谋,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以谅己之心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谦虚者常思己过骄傲者常论人非,乘危攻人者不仁乘难讹人者不义,修身有道齐家有方,和睦乃家庭至宝,勤俭是致富窍门,赌博乃倾家之媒介,淫乱为破家之象征。

父母年老应竭力奉养,不可找借口虐待老人,鸦有反哺之报羊有跽乳之恩,人乃万物之灵目当高于禽兽,土祥卧冰黄香温席,德扬千古。兄弟分居应相互关顾,不可为小利争吵不休,花萼相辉唐明皇美誉百世,煮豆燃萁魏文帝臭遗万年,子女年轻应精心教导,轻佻者教之以持重浮躁者导之以实诚,齐之以礼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并督促其扫洒应对之事,以柔其性养其心长其智,夫妻共处相见如宾不可见异思迁,不可有始无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相互谅解相互体贴,意见不投多对话少批评,最忌争吵殴斗伤害感情,家和万事兴黄土变金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媳敬婆仁姑嫂和睦,妯娌之间姊妹相共团结一致家道自丰,务农者精耕细作因地制宜适时播种,为官者心存国家志在人民,廉洁奉公不询私情,办事要有忍性说话要留余地,措辞幽默娓婉态度要不亢不卑办实事要少讲绍词不逆境不馁,顺境不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疾,风之劲草事过见真情,办事胆要大推理心要细,优柔寡断事倍功半,事有疑问三思而定多设客观可能少做主观决定,对待同志宽宏大量多鼓励少批评,多磋商少命令顺耳话要听逆耳话要忖,脸要厚心要诚为民兴利,受批评挨板子并不可耻,为国去弊心狠手辣,一流氓手段对待流氓,势在必行以关心体贴看待同志,义不容辞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社会是高等学校生活是学不完的课题,生命之途有坦途也有坎坷,一言一行务必谨慎小心。

二十世裔增尧 七.续谱凡例

一.为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之美德;为促进安定团结,

特续修周氏宗谱。

二.谱牒是记载家世的史书,当妥为珍藏;不得乃乱放、污损,传借要慎重。

三.谱牒应随年延代延伸,适时续修。以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为宜。时间太长,易导

致史实难查,世系不清之弊。

四.中国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重伦礼相互称谓,应分长晚,后嗣命名不得犯前辈

之讳;尤以五服近亲,更应从严。

五.班辈排字,决定从廿四世起统一,原长房之“立心正大”次房之“立心克正”现议

定为“立心正明”、“立心克明”。

以下则统一为“经纬济华,恒保恩泽,法家乃昌”十二个字。 六.原长次两房支谱合并,为《淮阴县周氏宗谱》。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