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17:45: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交往中对别人不信任,往往在自己与他人之间设置一堵无形的墙,戴着面具与人交往,以防范他人。有的大学生与人交往时,喜欢主观猜测、怀疑对方。自己没有被选为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就怀疑有人背后捣鬼,挨了批评就怀疑是有同学打了“小报告”。以怀疑的、不信任的眼光看人看事,在交往中心存戒备,处处设防,不能坦诚相待,不能开诚布公,或捕风捉影,或搬弄是非。过于主观、随意的猜疑,往往会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造成心理隔膜和感情上的疏离,导致交往停留于表层状态,从而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是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 C.怯懦

怯懦者害怕面对冲突,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伤害别人,害怕丢面子….总之,由于“怕”,他们变得习惯于委曲求全。但实际上这种个性往往给个人交往带来诸多不利。交往中过多的退让强化了别人不适宜的行为和态度,并产生一种自我挫败感,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 d.孤独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有句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自尊、自负、自傲都会引起孤独的产生。还有一种人比较容易孤独,那就是“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人”。怎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心理呢?首先要把自己融入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其次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走出这种孤独误区了。

三、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a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

★距离或空间因索: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是起作用的因素。

★态度的相似性因索:主要是指人们对事情的看法的一致性和采取行动的相似性。(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需要的互补性因素: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期望是推动人们相互交往的根本原因。 ★交往频率因素:相互间交往次数的多少

★个人的吸引力因素:诸如外贸、仪表、才能、品行 b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

★人际安全:指个体在人际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主观体验)

★人际期望:个体对人际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行为的预期和愿望。 (主观体验) ★人际张力:个体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得一种心理紧张状态(主观体验) ★人际报复:人际张力越大越影响人际关系。

★个性品质: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做了一项调查,发现排在序列最前面的,受喜爱程度最高的6个个性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等;排在序列最后的消极的个性品质包括说谎、装假、邪恶、冷酷、不诚实、令人讨厌等。

(2)成功交往的原则a自信,平等待人原则:人际交往的前提b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原则:人际交往的基石c互帮互助,互利互惠原则:人际交往的润滑剂d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原则:人际交往的粘合剂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a正确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b正确认识人的复杂性,勇于接受各种人际关系c保持良好心态,确保交往顺利进行d优化自身心理,完鲁人格和能力E掌握提高人际交往的艺术

a正确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要清楚地认识到人际交往的特殊性、重要性(人际关系=生产力;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朋友,会感到孤独寂寞;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心理问题等),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抛弃那种对人际交往的无所谓的态度,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同学,更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扩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b正确认识人的复杂性,勇于接受各种人际关系

人是复杂的(性格、观念、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不同,导致人在认识和看待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应该认识到:

第一,这个世界上没有简简单单的好人,更没有简简单单的坏人。我们不能凭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或者一件坏事就判定他是好人或者坏人。第二,每个人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人无完人,在交往中应多看对方优点,接纳对方缺点。第三,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每个人都有自我选择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权利和自由。如果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连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如夜里看电视影响你的休息,未经允许随便动你的东西等),你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如调整作息时间、调整宿舍等)。 c保持良好心态,确保交往顺利进行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好坏,是与交往双方的心理健康状况分不开的。要克服交往中的诸多障碍,确保交往顺利进行,自然要求交往者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首先,要对交往双方有正确的认识,要有一颗平常心,把自己放在合理的平常人的位置上,避免居高临下的自做心理。当自己在交往中暂居劣势而他人身处相对优势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并视之为平常之事,有助于克服嫉妒心理。当自己在交往中遭受伤害或挫折时,能保持冷静并试图与对方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与沟通,有助于克服挫折心理。充分地尊重、信任他人,并学会正确、全面地了解他人,有助于克服猜疑心理。其次,还要有稳定、健康并善于调控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我们知道,情绪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是极大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克服交往障碍,不能忽视健康情绪状态的影响。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好怀疑,意气用事的情绪状态都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 d优化自身心理,完善人格和能力

人际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良好的心理与人格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些心理素质好、性格好、能力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得到同学的喜爱,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因此,在大学中,应避免狡诈、欺骗、自我、残忍、不诚实、虚伪、做作、欠可靠、欠忠诚、贪婪等10种人际交往中最不受欢迎的个性;避免愤怒、恐惧、嫉妒等影响人际交往的不良情绪;克服自我中心过强、自卑心理过重、狂妄自做、孤独等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大学生若想增强人际吸引、消除心理障碍,就应优化自身心理,及时疏导交往中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充分健全自己的人格,施展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人格、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e掌握提高人际交往的艺术

人际交往艺术的运用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自我做起,要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即使自己处在不利的地位,也要鼓励自己,增强信心,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坦然诚实地进行人际交往。(2)主动与同学进行沟通,在交流中,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调节到自身的优势上,使自己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一种新的心

理平衡。(3)在人际交往中,注意礼貌,平等待人,把交往中的每一个人都看成重要的人物。学会将心比心,防止多疑心理对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影响。(4)注重言谈举止,重视人际交往的语言把握。在交往中,针对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谈话分寸,了解批评适度原则,表达的语言力求清楚、准确、简练、生动。(5)要学会倾听,配合别人的谈话,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在听对方谈话时,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及定位,对对方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 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

(1)非言语沟通(2) 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解读沟通对象的身体语言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眼神、姿态、表情、动作、声调等进行沟通。

心理学研究结果发现,人的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达70%以上。交谈中的坐姿、坐位、手势、握手的方式、面部表情的不同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在沟通时具备相应的敏锐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

言语沟通主要是指通过言语来进行人际交流,是人际沟通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言语沟通时要注意察觉自己和他人语气、语调、用词等所包含的意思:

语气: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如“你真坏”可以表达亲密,也可表达厌恶。在沟通中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而用,否则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 语调:是指音速和音量的不同,语调的不同也表明一个人情绪的不同,同样是一句“恭喜你”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出祝福和嫉妒等不同的情绪。在沟通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语调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伤害别人。

用词: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语句和词汇来表达,我们应该在沟通中选择那些不伤害他人的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否则会弄巧成拙。 言语沟通的关键技巧:1,认同2,赞美3,感激4,幽默5,倾听

认同:最基本的沟通.认同是接纳的基础,是一种基本的沟通技巧,是指在沟通中寻找共同的话题,接纳对方的某种看法。

赞美:是人的心理需求,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我们应该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去真诚地赞美别人。 感激:人情的回报

感激是一种回报,感激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行动的,感激会让对方感到你没有忘记他对你的关照,觉得他在你心目中有一定位置,从而更加愿意与你交往,形成良性互动。

幽默:解除尴尬的应变能力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机制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在尴尬的场合中它是一种润滑剂。在人际交往中,幽默的言行往往会激发别人对你产生兴趣,还可以启发自己和别人的智慧。如一位演员谢幕时被绊倒了,观众哄堂大笑,该演员却很机智地为自己解围说:“大家的掌声让我倾倒了,再次感谢!”从而化解了一个令尴尬的局面,大家也更欣赏他。 倾听:理解的前提

在人际沟通中,有时听比说更重要,要正确理解别人,必须先听懂对方,要听懂则必须专注地听,不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并不时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给对方简短的回应,不明白时要礼貌地询问对方真正的意思以免曲解别人的意思。专注的倾听能使人感到自己的重要,能鼓励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促进真诚的沟通,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第五章 积极有效的情绪管理

情绪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做好情绪管理对大学生非常重要。

一、情绪对大学生影响 (一)影响身心健康

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们生理疾病中,70%同时伴有心理上的病因。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高血压(激动、愤怒)、心脏病、癌症(有上述病人,应时刻保持心情愉悦)等直接威胁人类的重要病症,都与人的情绪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大学生中,长期的学习压力,造成一些学生的失眠、紧张、神经性头痛、消化系统疾病等,大都是因为情绪状态没能得到很好的调整。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更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情绪不良,如闷闷不乐,紧张、焦虑可能导致抑郁症;精神萎靡,生活没有目标,健康状况极差) (二)影响学习

对于大学生来讲,情绪状态对于学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时,学习的效率倍增,而当自己的情绪处于低迷、忧郁或是烦躁不安时,学习往往也是一团糟。一个人再聪明,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他的能力也是无法发挥的。而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保持良好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影响人际关系

大学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积极健康的情绪(如开朗、热情、愉快)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我们都喜欢跟诚实、热情、开朗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交往没有压力)。相反,情绪焦虑、抑郁、冷漠,或者处在应激状态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情绪不好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听什么话都觉得刺耳,是针对自己的,特容易发怒,而发怒容易偏激,偏激容易得罪人,从而影响正常交往)。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使双方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从而更好地促进人际交往。 (四)影响潜能发挥和成功发展

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人潜能的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实现成功发展。因此,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二、情绪的有关理论 (一)情绪及类型 1、情绪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需要是人的情绪产生的根源和基础。

(1)情绪有其独特的生理基础。中医认为,脏腑气血的变化,会影响情绪的变化。如“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情绪是一种独特的主观体验,它总是以某种具有主观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或喜或怒或悲或惧(喜:欣喜若狂、兴高采烈、开怀大笑、微微一笑;怒:怒不可遏、怒气冲天、怒发冲冠;悲:悲痛欲绝、面带哀愁;惧:胆战心惊、吓得魂不附体)。因受情景刺激的程度不同和个体的素质不同,当事人的情绪体验也不一样,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我们看到有人把情绪写在脸上,有人藏在心理,但不管怎样,事实上都体验了喜、怒、哀、乐。

(3)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形式。当受到某种情境影响后,人会产生某种情绪。这种情绪通常会通过某种外部表现形式变现出来,如面部表情(狰狞)、体态表情(哆嗦)、言

语表情(结巴)等。情绪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行为表现而发生的。情绪健康的人,其意志和行为是统一的、协调的,思维有逻辑,说话有条理,行动有章法。情绪出现障碍,其其意志和行为矛盾和不协调,思维紊乱,言行不一。 2.情绪的类型

(1)古代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欲望)等7种。 (2)按发展分类

基本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例如人的恐惧、焦虑、满足、悲哀等等,这种情绪在幼年时期就形成了,更带有先天遗传的因素。

社会情绪: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它表现为一种较为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人的善恶感、责任感、荣誉感、内疚感、幸福感等,都是人的社会情绪,他是随着人的成长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3)情绪的三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奇克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即情绪具有两极性、相似性和强弱性特点。如喜悦的情绪,从兴奋程度上可表现为:舒畅、愉悦、快乐、欢喜、狂喜等不同的心理体验层次。而愤怒的情绪,从紧张度上也可分为:不满、气愤、愤懑、恼怒、愤怒、大怒、狂怒等;悲哀的情绪从程度上则可分为:忧虑、忧愁、忧郁、哀伤、悲伤、悲痛、痛不欲生等;恐惧情绪可分为:担心、不安、害怕、恐惧、惊恐、极度惊恐等。 (4)情绪状态

苏联心理学家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分为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A.心境 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例如,当一个人心情舒畅的时候看什么都会觉得积极乐观,干什么、看什么都觉得美好;而当一个人郁郁寡欢的时候,则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烦什么。“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一部分人或一个人的情绪,有时可以影响一个群体的情绪,比如演唱会)。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心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人际交往;消极的心境使人萎靡不振,学习效率低下,且影响人际交往

b.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淡定,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瞄准目标,排除万难,奋力向前。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能增强人的敢为性和魄力,激励人们克服艰难;消极的激情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

C.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在应激状态下,会使人身体上心律、血压、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等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增加身体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使人尽快地转危为安。所以,人有时不要给自己退路,背水一战,也许可以成功。但是人在紧急情境中的应激状态下,也会导致知觉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被局限(吓傻了,站住不会动,短时间失去思维);过于强烈的应激情绪,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紧急事件、突来其来的打击等可能导致心肌梗塞死亡),还会导致心理创伤(对地震孤儿进行心理干预)。一个人长期或频繁地处于应激状态中,会导致身心疾病和心理障碍(要学会放松情绪)。 二)情商的提出及定义

“情商”(EQ)是相对于“智商”(IQ)这一术语而被人们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被称作“情绪智力” 。

首先是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尔大学的琼·梅耶创造了“情绪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