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0 9:46: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标准
水面蒸发观测规范
SD 265-88 1988年5月6日 发布
1989年1月1日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批准
编制说明
《水面蒸发观测规范》是在1975年《水文测验试行规范》第八部分、《水文测验手册》第六部分和1962年《水文测验暂行规范》第三卷第六册的基础上并参照了1979年中央气象局制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修订的。 在本规范修订过程中,用书面征集和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地征集了水文系统及资料使用部门、科研、高校等各方面的意见。针对各地提出的修订意见和.原规范的薄弱环节,对冰期蒸发、蒸发场四周障碍物影响、暴雨时的蒸发量观测及其它一些观测方法和要求,均组织了专题实验和资料分析,为修订规范提供了资料依据。
为提高蒸发资料的质量,本规范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蒸发场地环境条件的重要性。根据实验和资料分析,提出了比较确切可行的要求。今后,对于新建蒸发场必须符合第2.1.2条和第2.2.1条的规定,原建蒸发场不符合本规范的,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并在资料中加以说明。
二、蒸发器型号必须统一。
三、气象辅助项目观测的重要性。考虑到受人力、物力的限制,规定得比较灵活。在执行中,应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尽量多选择一些站,进行气象辅助项目的观测。为便于观测和资料整理,将温、—湿、风几个主要项目的仪器设备、观测方法等,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直接写入本规范的附录。 四、冰期蒸发观测问题复杂,为此,在编制过程中曾专门组织了北方地区冰期蒸发观测协作组,研究解决冰期蒸发观测中存在的问题,虽探索了一些新方法,但还不太成熟,有的不适于面上推广,然而毕竞前进了一步。为
了加强冰期蒸发观测和执行时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观测内容
第二章 陆上水面蒸发场的选择和设置 第一节 陆上水面蒸发场的环境条件 第二节 陆上水面蒸发场的设置和维护 第三节 水面蒸发场考证资黔的编制 第三章 蒸发器
第一节 蒸发器的选用和对比观田 第二节 E—601型蒸发器的结构和埋设 第三节 20m口径蒸发皿 第四节 蒸发器的维护 第四章 非冰期水面蒸发的观测 第一节 观测时间、次序 第二节 观测方法和要求 第五章 冰期水(冰)面蒸发现观测 第一节 观测时间、次序
第二节 冰期蒸发量观测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观测方法和要求 第六章 资料的计算和整理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二节 逐日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 逐月资料的整理
第一章 总 则
水面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水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水库、湖泊等水体水量损失的主要部分,也是研究陆面蒸发的基本参证资料。在水资源评价、水文模型确定、利水电工程和用水量较大的工矿企业规划设计和管理中都需要水面蒸发资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这就要求我们更精确地进行水资源的评价。水面蒸发观测工作,就是为了探索水体的水面蒸发及蒸发能力在不同地区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以满足国民经济备部门的需要,为水资源评价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尚无直接测定天然水体水面蒸发的方法。通常确定水面蒸发的方法有器测法、水量平衡法、热量平衡法、湍流扩散法、经验公式法。本规范所提出伪水面蒸发观测的方法,是器测法,器测法所测得的蒸发量,要和代表天然水体的蒸发量进行折算,才能得到水库、湖泊等天然水体的蒸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