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4:4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并抑制糖原的合成,使血糖升高。 B细胞:分泌胰岛素。它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作为能量,同时也促进肝细胞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原或转化为脂肪,从而使血糖降低。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它的作用是以旁分泌的形式或经细胞间缝隙连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B细胞或PP细胞,抑制这些细胞的分泌功能,生长抑素也经血循环作用于其它的细胞。 PP细胞:分泌胰多肽。它的作用是抑制胃肠运动和胰液分泌以及胆囊收缩。 其它细胞从略。 2、 被消化后的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和肠腺的吸收细胞吸收入绒毛中轴毛细血管或固有层毛细血管,汇集成小静脉,最后汇入门静脉。门静脉入肝后再分支成小叶间静脉(在门管区),流入肝窦,为肝细胞所吸收,在肝细胞中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下来。
第十六章 呼 吸 系 统 一、 名词解释 1、 嗅细胞的树突呈细棒状,伸向上皮表面,突起末端膨大呈球状,称嗅泡。 2、 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至肺泡所构成的树状结构称支气管树。 3、 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其分支及所连的肺泡共同构成肺小叶。 4、 肺叶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为肺的导气部。 5、 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为肺的呼吸部。 6、 许多肺泡共同开口的囊泡称肺泡囊。 7、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称肺泡隔。 8、 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称气-血屏障,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9、 吞噬了灰尘的肺的巨噬细胞称尘细胞。 10、 在心力衰竭出现肺瘀血时,大量的红细胞从毛细血管溢出,被巨噬细胞吞噬,此时,吞噬了红细胞的肺巨噬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 二、 填空题1、 前庭部 呼吸部 嗅部 2、 复层扁平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3、 假复层柱状上皮 支持细胞 基细胞 嗅细胞 4、 感觉神经元 胞体 树突 轴突 5、 会厌舌面 喉面上份 声襞膜部 喉面基部 喉室 室襞 声襞基部(软骨部) 6、 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 基细胞 刷细胞 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小颗粒细胞) 7肺内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8、 呼吸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9、 扁平 气-血屏障 微小尘埃 表面活性物质 10、圆形或立方 短小微绒毛 线粒体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结构 嗜锇性板层小体 11、 II型肺泡细胞 磷脂(二棕榈酰卵磷脂) 稳定肺泡直径 12、 肺泡孔 肺泡内气体的含量 13、 表面活性物质 I型肺泡细胞 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基膜 内皮 14、 单核细胞 肺间质 肺泡巨噬细胞 三、 选择题 1,B 2,C 3,E 4,D 5,A 6,D 7,D 8,A 9,C 10,D 11,D 12,A 四、 判断题 对:3,4,5,8 错:1,2,6,7 五、 简答题 1、 见下表: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粘膜 固有层:含弹性纤维和淋巴组织的结缔组织
气管壁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的混合腺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及透明软骨环,缺口处有平滑肌
2.除肺泡隔外的间质 营养性:支气管A →分支 →毛细血管 →支气管V 功能性:肺A → 分支 →肺泡隔毛细血管 →肺V 3、 肺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广泛分布在肺间质中,肺泡隔内尤多,如游走进入肺泡腔内称肺泡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的吞噬、免疫和分泌作用都十分活跃,可清除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当吞噬了灰尘后称尘细胞。心力衰竭时吞噬了红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完成吞噬后的巨噬细胞有的被咳出,有的进入肺淋巴管随淋巴进入肺淋巴结内。 4、 呼吸细支气管管壁结构与终末细支气管相似,上皮为单层立方,有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少量平滑肌。管壁上有肺泡相接,在肺泡开口处,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肺泡的单层扁平上皮。 六、 问答题 1、 肺导气部由肺内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组成。从叶支气管到小支气管,管径渐细,管壁渐薄,分层渐不明显,其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上皮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
皮,但上皮渐薄,杯状细胞渐少; ★ 腺体渐少; ★ 软骨呈不规则片块,并渐少; ★ 平滑肌相对增多,从分散排列渐成环行肌束环绕管壁。 细支气管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渐变为单层柱状,杯状细胞更少或无,腺和软骨亦更少或无,环行平滑肌则更明显,粘膜常形成皱襞。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柱状,无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均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环行,粘膜皱襞也明显。 2、 肺泡上皮由I型细胞和II型细胞组成。I型肺泡细胞扁平,表面光滑,含核部分略厚,其它部分很薄,约0.2 um,相邻I型细胞之间和I型细胞与II型细胞之间均有紧密连接。由于I型细胞宽大扁薄,覆盖着肺泡表面绝大部分,故其主要作用为参与构成气-血屏障。I型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甚少,但吞饮小泡较多,细胞以吞饮方式吞入空气中的微尘及表面活性物质,转运至间质内经淋巴转运和消除。I型细胞无增殖能力,损伤后由II型细胞增殖分化补充。 II型肺泡细胞较小,圆形或立方形,散在嵌于I型细胞之间,数量虽多于I型细胞,但仅覆盖肺泡表面的一小部分。光镜下可见II型肺泡细胞核圆,胞质色浅。电镜下可见其表面有短小微绒毛,胞质中除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外,还有许多分泌颗粒。颗粒大小不一,电子密度高,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称嗜锇性板层小体,小体内含磷脂、蛋白质和糖胺多糖等成分,分泌到肺泡表面后称表面活性物质,对稳定肺泡直径有重要作用。II型细胞还有分裂增殖并转化为I型细胞的功能。
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从肾锥体底部呈辐射状伸入皮质的条纹称髓放线。 2、 髓放线之间的皮质称皮质迷路。 3、 一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称肾小叶。 4、 一个肾锥体及其相连的皮质构成一个肾叶。 5、 一个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肾单位。 6、 血管球毛细血管中的物质可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即称为滤过膜(滤过屏障)。 7、 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三者构成的“U”形袢称髓袢。 8、 在肾小体血管极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复合结构称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 9、 入球微动脉在近肾小体血管极处,其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称球旁细胞。 10、 远端小管直部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一个椭圆形斑称致密斑。 二、 填空题 1、 泌尿小管 结缔组织 血管 神经 2、 皮质迷路 肾柱 3、 浅表肾单位 髓旁肾单位 4、 血管球 肾小囊 血管极 尿极 5、 肾小囊 蟠曲的毛细血管 入球微动脉 肾小囊 4~5 网状毛细血管袢 血管系膜 6、 不规则 内皮 基膜 内皮细胞之间 毛细血管腔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吞噬泡 分泌颗粒 微管 微丝 中间丝 平滑肌细胞 7、 基膜 系膜基质 免疫复合物 基膜通透性 基膜的更新和修复 毛细血管的管径 血管球内血流量 肾素 酶 8、 膨大凹陷 双层囊 杯 血管球 9、 较大 肾小囊腔 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 指状相嵌 栅栏 毛细血管基膜 10、 有孔内皮 基膜 裂孔膜 11、 单层上皮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12、 锥体形 不清 酸性 刷状缘 纵纹 13、 微绒毛 界限不清 质膜内褶 纵行排列的线粒体 14、 肾小囊壁层 细段 膀胱顶部外膜 15、 肾小球旁器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16、 血管极 平滑肌 上皮样细胞 肾素 血管 血压 17、 嗜锇 前列腺素 间质内的纤维和基质 三、 选择题 1,C 2,E 3,A 4,B 5,C 6,B 7,D 8,C 9,B 10,C 四、 判断题 对:1,2,3,6,8 错:4,5,7,9,10 五、简答题 1、 见下表:
分 布 血管球
肾小体 (皮质迷路、肾柱)
肾小囊
曲部
肾单位 近端小管 (同上) 直部
肾小管 细段 髓袢 (髓放线、肾锥体) 直部 远端小管
曲部 (皮质迷路、肾柱) 2、 见下表: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断 面 多 少 管 径 大 小 管 壁 厚 薄 管 腔 小 大
细胞形态 大、锥体形 小、立方形 细胞境界 不清 稍清
胞质染色 嗜酸性强 嗜酸性弱 刷 状 缘 有 无 基底纵纹 有 明显
3、 近曲小管表面密集排列的微绒毛扩大了重吸收面积;顶浆小管和小泡有利于蛋白质的重吸收;侧突和质膜内褶使细胞侧面和基底面与间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面积增大;线粒体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了能量。 六、 问答题 1、球内系膜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有突起伸至内皮与基膜之间,或经内皮之间伸入毛细血管腔内,细胞核小,色深,胞质内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吞噬泡等,有时还可见少量分泌颗粒,胞体和突起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系膜细胞能合成基膜和系膜基质,还可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以维持基膜的通透性,并参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系膜细胞的收缩可调节血管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此外,系膜细胞还可分泌肾素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 2、近曲小管是肾小管中最长的一段,蛐曲于肾小体附近。光镜下见其上皮为立方形或锥体形,胞体较大,细胞分界不清,胞质嗜酸性,核圆位于基底部,腔面有刷状缘,基底有纵纹。电镜下见刷状缘由大量密集排列的微绒毛组成,微绒毛扩大了表面积有利于重吸收,微绒毛根部之间细胞膜凹陷形成顶浆小泡和小管,利于蛋白质的重吸收。上皮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相邻细胞的侧突相互嵌合,或伸入相邻细胞质膜内褶的空隙内,故光镜下细胞分界不清。细胞基部见发达的质膜内褶,内褶间有许多纵行排列的线粒体。侧突与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与间质间的物质交换面积。 近曲小管是原尿重吸收的主要场所,原尿中几乎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大部分的水、离子和尿素等均在此重吸收。此外,近曲小管还向管腔分泌氢离子、氨、肌酐和马尿酸等,还能转运和排出血液中的酚红和青霉素等药物。 第十八章 男 性 生 殖 系 统
一、 名词解释 1、 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发生。 2、 从圆形精子细胞到转变为蝌蚪状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形成。 3、 物质从血液中进入生精小管腔内必须通过的结构称血-生精小管屏障,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4、 附属腺和生殖管道的分泌物以及精子共同组成精液。 5、 前列腺腺腔中由分泌物浓缩形成的圆形嗜酸性板层小体称前列腺凝固体。 二、 填空题
1、 浆膜 鞘膜脏层 白膜 睾丸纵隔 2、 生精细胞 支持细胞 基膜 胶原 肌样 3、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4、 精
子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精子 初级精母细胞 支持细胞 支持细胞 5、 紧密连接 近腔室 基底室 6、 毛细血管内皮 基膜 结缔组织 生精小管基膜 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7、 精子的运送 抑制素 垂体前叶合成与分泌卵泡刺激素(FSH) 8、 嗜酸性 类固醇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管泡状嵴线粒体 脂滴 雄激素 促进精子9、 输出小管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附睾管 假复层柱状上皮 10、 前列腺 尿道球腺 精囊腺 11、 尿道周带(粘膜腺) 内带(粘膜下腺) 外带(主腺)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三、 选择题 1, D 2,A 3,C 4,D 5,A 6,B 7,E 8,D 9,A 10,D 11,E 四、 判断题 对:4、5、6、7 错:1、2、3、8 五、 简答题 1、 睾丸被膜较厚,表面为鞘膜,薄,其下方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厚。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隔,纵隔的结缔组织呈放射状伸入睾丸实质,将其分成约250个锥体形小叶,每个小叶内有1~4条弯曲细长的生精小管,生精小管在近睾丸纵隔处变为短而直的直精小管。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隔后互相吻合成网,称睾丸网。生精小管间的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 2、 精子形成的主要变化如下: ★ 细胞核染色质极度浓缩,核变长并移向细胞一侧,构成精子的头部。 ★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凹陷为双层帽状覆盖在核的头端成为顶体。 ★ 中心粒移到核的尾侧(顶体的相对侧)发出轴丝,随着轴丝逐渐增长,精子细胞变长,形成尾部。 ★ 线粒体逐渐汇聚于轴丝近侧段,盘绕成螺旋状的线粒体鞘。 ★ 核、顶体和轴丝的表面仅有细胞膜和薄层胞质,其余胞质脱落被支持细胞吞噬消化。 六、 问答题 1、 光镜下,支持细胞轮廓不清,核亦不规则,染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支持细胞呈不规则锥体形,基部紧贴基膜,顶部伸达管腔,侧面与腔面有许多不规则凹陷,其内镶嵌着各级生精细胞。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较发达,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糖原颗粒,并有许多微管和微丝。相邻支持细胞近基部的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成近腔室和基底室,基底室内有精原细胞,其余生精细胞位于近腔室。 支持细胞的功能很多,主要有: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控制生精细胞的移动和释放;吞噬并消化精子形成过程脱落的胞质;参与构成血-生精小管屏障;分泌少量液体,有助于精子的运送,分泌物中含有一种抑制素可抑制垂体前叶合成与分泌卵泡刺激素(FSH);支持细胞还能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以保持生精小管内雄激素的水平,促进精子发生。 2、 睾丸间质细胞常成群分布在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中,细胞体积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居中,胞质嗜酸性强,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即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泡状嵴的线粒体及多量脂滴。间质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有促进精子发生、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分化以及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等作用。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一个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共同构成的结构称卵泡。 2、 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形成的一层含糖蛋白的嗜酸性厚膜称透明带。 3、 次级卵泡的卵泡腔扩大后,将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一些颗粒细胞推到一侧并突入卵泡腔形成的丘状隆起称卵丘。 4、 紧贴透明带的一层柱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 5、 在激素作用下,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6、 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的结缔组织和血管侵入颗粒层,在黄体生成素(LH)作用下,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 7、 各级退化的卵泡称闭锁卵泡。 8、 子宫内膜功能层在激素作用下,约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剥脱与出血,尔后修复增生,周而复始,称月经周期。 二、填空题
1、 表面上皮 白膜 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各级卵泡) 黄体 闭锁卵泡 网状纤维 梭形基质 2、 平滑肌 门细胞 3、 原始卵泡 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成熟卵泡 4、 初级卵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