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7 5:56: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1)这种现象属于食品在冷藏过程中出现的冷害现象。
(2)产生的原因是当冷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最明显症状是表皮出现软化斑点和心部变色。
5.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面包是否需要冷藏保存,并解释其原因。 (1)不需要冷藏保存。(2)淀粉老化的最适温度是2~4℃。面包在冷却贮藏时淀粉迅速老化,味道就变得不好吃。
(3)淀粉老化是指食品中以α-淀粉形式存在的淀粉在接近0℃低温范围中,α-淀粉分子自动排列成序,形成致密高度晶化的不溶性淀粉分子,迅速出现淀粉β化的现象。老化的淀粉不易被淀粉酶作用,所以不易被人消化吸收。
6.食品在冻结-解冻后,常常会出现汁液流失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1)食品经冻结——解冻后,内部结晶冰就融解成水。如它不能被肉质吸收,重新回到原来状态时,这部分水就分离出来成为流失液。
(2)解冻时水分不能吸收,是因为食品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的持水能力在冻结和冻藏中的不可逆变化而丧失,由持水性变成脱水性所致。
(3)体液的流出是由于肉质组织在冻结过程中产生的冰结晶受到的机械损伤所造成的。损伤严重时,肉质间的空隙大,内部冰晶融化的水通过间隙流出;机械损伤小时,内部冰晶融化的水因毛细管作用被保留在肉质中,加压时才向外流出。冻结时的物理变化越大,解冻时的体液流失也越多
7.什么是食品的干耗,并分析影响干耗的原因。
(1)冻结过程中会有一些水分从食品表面蒸发出来,从而引起干耗。其能影响质量和外观,并造成经济损失。
(2)影响干耗的因素:
①蒸汽压差大,干耗大; ②食品表面积大,干耗大;
③温度低,相对湿度高,蒸汽压差小,干耗小;
④风速对干耗亦有影响。一般风速大,干耗大,但高湿、低温即使风速大,干耗也不大。
8. 冻结速度与冰晶分布的关系及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1)冻结速度快,细胞内、外几乎同时达到形成冰晶的温度条件,组织内冰层推进速度大于水移动速度、冰晶分布越接近天然食品中液态水的分布情况,且冰晶呈针状结晶体,数量多,冰晶小。
(2)冻结速度慢,冰晶首先在细胞外的间隙中产生,而此时细胞内的水分仍以液相形式存在。在蒸汽压差的作用下,细胞内的水分透过细胞膜向细胞外的冰晶移动,使大部分水冻结于细胞间隙内,形成较大冰晶且分布不均匀。
(3)缓慢冻结过程中,因冰核形成数量少,冰晶生长速度快,所以冰晶大;大冰晶对细胞膜产生的张力大,使细胞破裂,组织结构受到损伤,解冻时大量汁液流出,致使食品品质明显下降。快速冻结时,细胞内外同时产生冰晶,晶核形成数量多,冰晶细小且分布均匀,组织结构无明显损伤,解冻时汁液流失少,解冻时复原性好;所以快速冻结的食品比缓慢冻结食品的质量好。冻结速度从表面到中心速度明显减慢。为提高食品质量,冻结速度不能太慢。
六、论述题:
1.冻结食品在冻藏过程中,通常由于冰结晶的成长导致食品的质量下降,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冰结晶形成的原因?冰结晶的成长及其产生的危害?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 (1)冰结晶形成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蒸汽压差的存在。蒸汽压差的存在原因:①冻结食品中残留的水溶液的蒸汽压差大于
;..
.
冰结晶的水蒸汽压;②冰结晶中的粒子大小不同,其水蒸气压不同小冰晶的表面张力大,其水蒸汽压要比大冰晶的水蒸汽压大,水蒸汽压总是从蒸汽压高的一方向蒸汽压低的一方移动,因而小冰晶的水蒸汽压不断移向大冰结晶的表面,并凝结在它的表面,使冰结晶越长越大,小冰晶逐渐消失,但是这样的水蒸气移动速度是及其缓慢的,所以只有在冻结食品长期贮藏时才需要考虑此问题;③主要原因是冻结食品的表面与中心部位之间有温度差,从而产生蒸汽压差。由于温度的波动使得食品表面的温度高于食品中心部位的温度,从而表面的水蒸气压高于中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