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6 17:39: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缺氧后再用富氧液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 E.以上都不对。
195.钙反常发生的钙超载损伤与
A.无钙期引起钙泵功能障碍有关; B.细胞膜通透性-有关; C.复钙期钙浓度过高有关;
D.膜外被与糖被层表面分离有关; E.缺氧后又给氧有关。
197.再灌注损伤可见于
A.心; B.脑; C.肾; D.肠;
E.各种不同组织器官。
199.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变化为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后降; D.先降后增; E.无明显变化。
201.脑缺血-再灌损伤,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的变化为
A.cAMPˉ、cGMPˉ; B.cAMP-、cGMP-; C.cAMP-、cGMPˉ; D.cAMPˉ、cGMP-; E.两者均正常。
203.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数目的变化规律为
A.缺血期ˉ、再灌注期-; B.缺血期-、再灌注期-; C.缺血期-、再灌注期ˉ; D.缺血期ˉ、再灌注期ˉ; E.缺血期正常、再灌注期-。
205.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主要与
A.无复流现象有关; B.钙超载有关;
C.白细胞浸润有关;
D.心肌梗塞后; E.心肺复苏后。
196.钙反常损伤程度主要与
A.无钙灌注的时限有关; B.灌注液的温度有关; C.灌注液的PH有关; D.再灌注时钙浓度有关; E.再灌注时的氧分压有关。
198.缺氧-再灌注损伤常见于
A.心; B.脑; C.肺; D.肾; E.肠。
200.体内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为
A.心; B.脑; C.肺; D.肾; E.肠。
202.评价脑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代谢指标为
A.ATP、CP及葡萄糖减少; B.乳酸-; C.cAMP-; D.cGMPˉ;
E.过氧化脂质生成-。
204.再灌注时组织内白细胞浸润增加的机制主要是
A.组胺和激肽的作用; B.C3a、C5a的作用; C. LTB4的作用;
D.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 E.趋化性炎症介质的作用。
206.自由基是指
A.具有单价电子的原子、分子、原子团; B.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分子、原子团; C.水中可被解离的物质;
D.极易起超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 E.极易被电离的物质。
D.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有关; E.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207.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原发来源一般认为是
A.线粒体; B.儿茶酚胺; C.脂质过氧化; D.中性粒细胞; E.内皮细胞。
209.黄嘌呤氧化酶存在于
A.内皮细胞内; B.巨噬细胞; C.肌细胞内;
D.结缔组织细胞内; E.白细胞内。
211.下述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措施,哪一
种是错误的?
A.再灌流时应注意低氧、低压;
B.再灌流时应使灌流液含较多钠或钙; C.再灌流时宜使流量逐步增加; D.尽可能提早再灌流的时间; E.以上都无错误。
213.下列先天性心脏病中出现明显紫绀的是
A.心房间隔缺损; B.心室间隔缺损;
C.法乐(Fallot)四联症; D.主A狭窄; E.肺A狭窄。
215.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
A.心泵功能衰竭;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