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4:06: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优秀诗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文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本课的两则文言文都是经典之作,《伯牙鼓琴》运用了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由面及点地展开叙述,创设了一幅意境深远的“高山流水知音”图。《书戴嵩画牛》通过牧童对戴嵩的画的评价,揭示道理,文章有理有据,暗含了实践出真知的深刻道理。教学本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出示《伯牙鼓琴》课文插图,激趣导入:同学们,请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说说图和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

生1:这位正在聚精会神挑指弹琴的人必是俞伯牙了,而这位身着粗布大衣,正在倾听,满脸沉醉的必是锺子期了。

生2:两个人那么醉心地沉醉在音乐中,是多快乐的事啊!

2.导入:就这样的一幅图,还有一段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伯牙鼓琴》去细细聆听吧!

3.学生简介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

1 / 5

设计意图:开篇音乐、图片引入新课,既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检测字词句 1.检查预习。 (1)写出正确字音。

汤( )汤乎若流水 善哉( ) 巍( )巍乎若太山 ...(2)形近字组词。

?哉( )?巍( )?弦( )? ? ? ?栽( )?魏( )?炫( )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哉、巍、弦”,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 2.自读课文。

要求: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句子;三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读课文,划分节奏: 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分别进行评点, 找出较难的句子进行点拨指导。

运用划分节奏的方法,降低阅读文

言文的难度,为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做铺垫。

4.教师配乐诵读,学生听后说感受。(放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5.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言文关注诵读,引导学生诵读的方法,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过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哪些方法可以帮我们疏通文意呢?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及自学能力。

预设:

生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小组研讨。

生2:不懂之处在词句旁边画问号,请教小组同学或教师。

2.这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是阅读文言文值得推崇的,那便是做阅读批注,初步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接下来,请选择自己喜欢的

2 / 5

方式学习吧!

3.教师巡视,相机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定教,学生运用喜欢的方法自主领悟,教师要激发、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

四、质疑解难,读懂道理

1.学生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哪些问题是不懂的,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的呢?

2.梳理问题: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呢?通过阅读懂得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4.学生汇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知音”的意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质疑,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引导,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脉络,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文章的中心,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五、回读课文,体会表达。

1.诵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2.阅读课后“资料袋”内容,进一步把握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全文。

设计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关注写法特点,这也是教学的关键,正所谓: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第二课时

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戴嵩的《斗牛图》)请同学们看看,你想说些什么?(生畅所欲言) 2.导入:(出示古文《书戴嵩画牛》)这是大文豪苏轼写的一篇小古文,让我走进课文好好地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任务,学法多样

3 /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