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2:2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E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1.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感
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B ) A.秋冬季多见 B.冬春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见
E.夏秋季多见
12.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 C ) 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 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E.影响环境质量
13.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A )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 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 D.主要是致癌性
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
14.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A )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霉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 15.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E.以上都不是
16.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E )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B
E.A+B+C
1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E )
)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 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 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E.以上都是
18.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A )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19.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E )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0.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B ) A.DDT、PCBs等 B.氰化物 C.汞
D.镉 E.铅
21.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A ) A.1类:对人致癌
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2.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C )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23.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D )
A.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
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
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定的阈剂量。
C.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D.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E.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24.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E ) A.城市居民中 B.乡村居民中 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 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
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
25.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 B ) A.三卤甲烷 B.次氯酸 C.氯乙酸 D.溴乙酸 E.卤化酮
26.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C ) A.着床前期 B.着床期
C.器官形成期 D.器官形成后期
E.胎儿期
27.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E )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
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 C.胎盘的结构
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 E.以上都是
28.高危人群即( A )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B.易感人群
C.抵抗力低的人群 D.多病的人群 E.年龄幼小的人群
29.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 D )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
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 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 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 30.生物有效剂量是( B )
A.个体暴露量
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
31.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 D ) A.儿童 B.妇女 C.老年人 D.高危人群
32.生物标志物是( C )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
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
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 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
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
33.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除外( C ) 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 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
C.更能反应对人的有害效应
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究 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
34.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除外( E )
A.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等毒理学特征的研究 B.污染物的致畸、致突变性的检测 C.证实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推测
D.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
35.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D ) 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 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健康 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D.A+C E.A+B
36.下面有一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它是( B ) A.危害鉴定 B.污染来源鉴定 C.暴露评价
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E.危险度特征分析
37.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四种类型,除外( D )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B.致生殖细胞突变
C.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
D.非特异损伤
E.发育毒性(致畸性)
38.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阈化学物可计算出( E ) 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 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 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 D.B+C E.A+B+C 四、问答题
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答: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与环境形成了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
约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关系极其复杂,但人类总是和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处在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中。
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其环境。 环境与人体密切联系的另一体现,是环境与人的相互依存性。从生物圈这样一个大的生
态系统看,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之间互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受益。 环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人对环境和环境对人的双向作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对环境施加影响。环境通过自净或自调控等作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这种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强度上超过其环境容量或抵抗力和恢复力时,则会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另一方面,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机体会动员其生理调节机能对其变化加以适应。
2.人群健康效应谱分为哪五级?
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
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
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
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
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3.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 (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3)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5)对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4.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迁移、富集和转化,以污
染物本身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