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阶段)(征求意见稿)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17:0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小型工程机械、船舶、排灌、发电、水泵、空压机等移动和固定机械的配套动力。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基本上是增压中冷、增压等先进技术和自然吸气等技术并存的局面。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全近几年产量情况见表2。

表2 我国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年产销量(2007-2011年) 单位:万台

年份 2007 产量 产销量情况 214.9 213.3 销量增幅/% 16.18 199.8 -3.9 205 303.3 297.8 334.9 334.6 326.9 329.9 45.3 12.36 -1.4 销量 2008 产量 产量 2009 销量 产量 2010 产量 销量 2011 产量 销量 2011年,我国小缸径多缸柴油机总产量中,与非道路机械配套的比率约为27.2%,共89万台左右。 2.3 中等缸径多缸柴油机

中等缸径多缸柴油机指缸径在100-160mm之间的4缸或6缸柴油机。是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的主要配套动力。生产企业主要是由大型企业(以车用柴油机的生产企业为主)。企业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排放控制技术,由于车用柴油机批量大,使得如增压器、P型喷油泵、嘴配套件保持一个相对较低价格,且该系列机型技术集中程度高、利润大,车用柴油机国2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对非道路柴油机进行“移植”,开发难度和经费压力小等综合因素,使得该系列柴油机普遍采用增压或增压中冷技术、以及喷油压力为90-100MPa的P型喷油泵等相应阶段先进技术,在柴油机加工、配套质量完好控制之下,排放控制水平和基础较高。目前国内约有15家企业生产非道路用柴油机,从2011年产量来看,广西玉柴、潍柴、一汽锡柴、潍柴动力(扬州)、东风朝柴、中国重汽这6家企业年产量均超过了10万台。详细产量见表3。

表3 2011年中等缸径柴油机年产超10万台企业情况 单位:万台

序号 1 2 3 4 企业名称 广西玉柴 潍柴动力 一汽锡柴 潍柴动力(扬主要产品型号 YC6105、YC6108、YC6112|、YC4108、YC4110、YC4112、YCD2108、YCD2115 WD615系列、6160、226B 6110、6113、4113、4112、4110、4102 4108、4105、4102、485系列 总产量 67.7 71.8 34.4 14.2 3

州) 5 6 合计 东风朝柴 中国重汽 4102Q、4102BZQ、4105、6102、6102BZQ、6105、40系列112、QD32系列 WD615系列等 18.1 10.1 216.3 2.4 配套情况

非道路用柴油机主要配套行业有农用机械、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等,单缸机主要用于小型拖拉机、农机具、发电机组等,小缸径多缸柴油机主要配套大中型拖拉机、中小型收割机、工程机械等。中等缸径多缸柴油机主要配套大型收割机和工程机械。配套工程机械、拖拉机,以及发电机组的非道路用柴油机共计约350万台左右。

工程机械方面,根据内燃机协会的统计,2011年我国配套内燃机的工程机械产品销量达到80万台,具体应用领域见表4。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初,工程机械产量快速增长,而后出现了连续几个月的下滑,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7%。根据工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在外部环境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从2012年开始,行业将回归平稳发展的态势。

表4 2011年工程机械配套情况 单位:台

主要配套领域 挖掘机 装载机 推土机 平地机 工程起重机 叉车 压路机 摊铺机 合计 数量 173712 246981 13094 5059 35457 313847 21617 3266 813003 拖拉机方面,根据内燃机协会的统计,2011年我国共有174家拖拉机生产企业,共销售各类拖拉机27.8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销售40.2万台,同比增长18.20%,小型拖拉机销售237.6万台,同比增长5.19%。从我国拖拉机需求动力分析,近几年拖拉机产销量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农机补贴和更新需求,预计“十二五”

4

期间,拖拉机市场仍将持续高位运行。

发电机组方面,根据内燃机协会统计,2011年功率小于560kW的发电机组产量约8.5万台台,内销约6万台,占总产量的69.4%。详细统计见表5。2011年全国电力供应形势总体为平衡偏紧,内燃发电机组行业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6.46亿元,同比增长21.2%,发展呈平稳增长态势。

表5 2011年发电机组行业产品销售情况 单位:台

功率范围/kW 功率<10 10≤功率<100 100≤功率<200 200≤功率<300 300≤功率<400 400≤功率<500 合计 内销 41852 7330 3745 2589 1951 1537 59004 出口 18949 3734 1287 760 785 448 25963

2.5 保有量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专门的非道路发动机保有量方面的统计数据。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环境污染物排放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的研究统计,2008年我国各类用途的非道路发动机的保有量约为4800多万台。其中,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保有量最大,占总保有量的将近一半,详细保有量分布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非道路发动机中,以非道路移动式发动机(包括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小型点燃式发动机,船舶发动机,铁路机车内燃机)为主,占总保有量的70%以上,其中,以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保有量最大,占总保有量的将近一半,船舶发动机和铁路机车内燃机保有量相对较少,但单机的功率很大,一般非道路柴油机最大功率不会超过560kW,而内河船用发动机最高功率可达上千kW,铁路内燃机的功率则在几千kW。小汽油机的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20%。自2008年以来,非道路发动机的增长仍以非道路移动机械为主,船舶发动机增长趋缓,铁路内燃机车的保有量变化不大。

5

图1 我国非道路用发动机保有量分布[2]

2.6 柴油消耗量情况

2005年以来,我国的柴油年消耗量开始突破1亿吨,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环境污染物排放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的研究估算,其中约有60%左右用于非道路发动机。各类用途非道路发动机的柴油年消耗量图2所示,非道路移动机械(包括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的柴油消耗量约占36%,是各类非道路发动机中柴油消耗量最大的。

固定式, 821.4 ,12%船舶,1013.34, 15%农业移动机械,1454.01, 22%铁路机车,516.5, 8%工程机械,896.7, 14%农用运输车,1915.79, 29%

图2 各类非道用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及比例[2]

2.7 进口二手机械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部分工程机械(主要是挖掘机)的产销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造成了国外(主要是日本)大量的二手工程机械涌入我国。近几年来年进口旧挖掘机与国内新生产挖掘机的销售量对比见表6。

表6 进口二手挖掘机与国内新生产挖掘机销售量对比[3]

年 度 进口旧挖掘机销售量(台) 2005 18014 2006 18900 2007 26500 2008 27000 2009 14800 2010 32800 6

新挖掘机销售量(台) 旧机与新机销量比(%) 国产品牌新机销量(台) 旧机与国产新机销量比例(%) 33462 53.8% 7696 234% 47518 40% 10930 173% 68400 38.7% 16400 162% 83000 32.5% 19920 135% 95012 15.7% 24713 60.0% 165804 19.8% 46928 69.9% 2007年我国发布了JB/T10694-2007《进口二手挖掘机验收规范》,针对二手机械的发动机尾气排放方面规定:2009年10月1日前,应符合中国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第一阶段排放标准要求;2009年10月1日后,应符合中国非道路动机械用柴油机第二阶段排放标准要求。

3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3.1 大气污染物减排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24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一节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中写到:“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恶臭污染物治理。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

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首先,以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为重点,提高机动车新车排放控制要求,建立健全非道路机械、船舶、铁路机车排放标准,研究建立有毒有害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标准的可行性。其次,完善在用机动车、非道路机械排放标准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研究建立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车载测量排放标准,加强在用车和发动机符合性的监督管理。第三,加强国际机动车排放技术法规协调,积极跟踪和参与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油等技术法规制订,推进机动车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中提到: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排放控制。2013 年,实施国家第Ⅲ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和国家第Ⅰ阶段船用发动机排放标准。 3.2 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内燃机行业迎来了其高速发展期,从2001年到2009年,内燃机产量从1783.63万台增长为6700万台,短短9年时间,内燃机的产量增长了270%。2001-2009年我国内燃机行业产量变化状况见图3。

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