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0:21: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地理学考考试复习提纲(2020.1)

专题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层次。

注:总星系不能代表宇宙,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技术水平下能观测到的宇宙的最大范围。

2.太阳系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2.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1

2.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3.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一、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2.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岩浆:三进一出 岩浆岩:一进三出 沉积岩、变质岩:二进二出

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2.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

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三、大气受热过程

(一) 1.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短波辐射)。

2.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地表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不停地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3.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

(三)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如上图所示)。

2.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地面冷热不均,使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可用“高凸低凹,空地相反”的规律来记,同一水平面上向高空弯曲为高压,向低空弯曲为低压。

读上图强调两点:一是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a>c);二是在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b>a)。 (四)大气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三种力 字母 图示 作用力 特征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F2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F3 2.风向 类型 图示(以北 半球为例) 高空风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 近地面风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受力及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风向 斜穿等压线(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转45°左右) 转90°) 3.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比较风力 (1)画风向: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过该点的等压线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确定南、北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角度为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以北半球为例):

(2)比较风力: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4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季风环流——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五、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

①冷锋 ②暖锋

③准静止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天气,就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2.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项目 气旋(低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水平气流 北逆南顺 垂直气流 上升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北顺南逆 下沉 多晴朗、干燥天气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