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2:3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二、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污染空气:盛行风的下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污染水源的工厂应该放在河流的下游。有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城市与农田。 11

2.按区位选择主导因素的不同划分类型

3.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集聚的优点或作用)

4.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扩展: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1)原有的老工业区工业密集,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2)具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5.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三、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

四、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方式 优点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水路运输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管道运输 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运量大 2.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五、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理解) 2.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应用)

缺点 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专题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历史阶段 人类活动特点 人地关系特点 采集、渔猎为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与环境保持着采集渔猎时代 弱 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开发利用土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农业文明时期 地、水等资源 系开始不协调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工业革命以来 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二、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2)转变发展模式(3)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4)循环经济: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了解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性(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项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地理位置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入海口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 土壤条件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项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农业 农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13

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发达 相对落后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四、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三个重要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

②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2.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一.土地荒漠化

二.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4

二、流域开发 三、区域农业生产

四、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五、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产生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主要问题与对策措施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1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