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上):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0 9:11: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上):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

1、爱

【词义推导】

“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词义例释】

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亲爱,疼爱 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心爱的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爱护 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爱戴 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怜惜,爱惜

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舍不得,吝啬 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 【成语助记】

爱不释手: 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 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 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 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 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迁移练习】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练习答案】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词义推导】

“安”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词义例释】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安定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适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奉养 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抚慰,安抚 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安心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怎么 ⑧沛公安在——《史记 鸿门宴》——哪里,什么地方 【成语助记】

安分守己: 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 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 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安闲自得: 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 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 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 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计将安出: 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迁移练习】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